河道--人类生生不息的通道
河道整治实践范例
生态河道篇
景观河道篇
万里清水河道建设工程
项目背景
建设规模
建设要求
2003年度实施计划
对策措施
各地通讯
 

  河道--水的通道,人类不息的印证。我们的先民傍水而绍兴县住宅区居,沿河开垦耕耘,为了生存和发展,一代接一代进行疏河修堤筑坝的治水活动。中国悠久的治水实践,创造了伟大的治水业绩,凝聚了历代人民的治水智慧和经验。"深淘滩,低筑堰",至今仍为我们的治水名言。

  河道--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河道整治热潮中,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科学头脑。一味采取刚性护岸,图一时的坚固,将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若干年后,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终将工程拆掉重建,劳民伤财。此乃不可取之举。因此,河道整治技术的应用,既要有多样性,也要有针对性。在注重恢复河道行洪、排涝、引水、灌溉、航运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水质的提高、水环境的改善和水生态系统的完善。

  自古以来,治河是治水活动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治导、疏浚和护岸等措施,对河流进行治理和控制,以期除患兴利,实现行洪除涝、取水利用、交通航运之目的。我国的江河溪流,源远流长,川流不息,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文明进步,孕育着灿烂的华夏文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河道在保障经济生活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我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河道却功能退化、水质恶化。水多为患,水少为愁,水脏为忧,此类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河道。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整治河道、改善水环境,全社会对河道治理十分关注。

  各地人民继承发扬前辈们的治河传统,在实践中进一步创造出了许多好经验,如:山丘地区"调整坡降、稳定河床、加固堤防"的山溪性河流治理模式,以及防冲不防淹的堤防结构;平原地区"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整治思路,以及生态型、景观性的护岸形式。


 
制作单位:浙江省水利厅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