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9 - 远去的村影
P. 379
村庄记忆
长形点状散列。但这条溪坑浅浅的,窄窄的,没有丰沛的水流,并没有隔断与外界的
交通联系,一点都不影响村民的居行出入,用不着兴师动众搭建桥梁,退一步说,就
算是村庄曾经建过桥,现在毁弃了,然而,为什么没有留下半点让人可以看得到的“桥”
的痕迹呢?
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前文所说到的,村庄旁边有一块天然石梁,看上去既像石洞,又像
石桥。然而,这么一处天工造化到底在哪里呢?到底有没有呢?
继续向村中行走过去,村里除了旧藤老树杂草野蔓,除了残垣断壁青苔小径,看不见
人迹踪影,听不见鸡鸣狗吠,想找一个人问一问,石洞桥到底在哪里,可是,整个村
庄就像废墟一样静谧。透过斑驳的树影,一股阴阴的冷气从心头淡淡拂过。村舍前后、
小路左右,处处长满了荒草,一不小心,斜长而出的锯齿草就会割破你的皮肤。从村
头到村尾,哪里还有什么“石洞桥”呢?也许,村里真的有石洞桥,但已经被历史的
杂草所淹没,让人无法一下子找见罢了。
“洞桥头洞桥无人行”,这是留在大门人口头上的一句话,指的就是此地。然而,过
去的石洞桥并非是“无人行”之地。据资料显示,1982 年时,村里有 30 户人家 169 人
口,以从事农业为生。从眼前的石头瓦房的民居建筑看,无论是工艺(块石勾缝)、
规模(两层楼)、风格(人字顶),基本属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建筑,有个别建筑
还属于八十年代(阳台),也就是说,这里和全县的大致情况差不多,也曾经一度“兴
旺”过,只不过是改革开放的进程让所有的人朝着前方走去,而把这个村庄留给了历史。
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该自然村“1993 年县交通局对洞桥头至当中坑这段路进行勘
察并设计了施工方案。经过两年多方努力资金筹措,终于修建了这段长 1.5 公里的机耕
路,共投入 15 万元。2008 年底,村委又对西田至洞桥头的公路进行硬化,随后对洞桥
头至营盘基的公路进行硬化,至 2011 年 11 月份完工并通车,从此杨梅田走出孤村的
历史”。“1978 年通有线广播,2004 年装有线电视,2011 年正式通车。”从这些文字
上看,把石洞桥村还给历史记忆的也就是近几年的事,而发生渐变的却有四十年的时间。
石洞桥,有无洞?有无桥?有无继续探幽的必要?
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