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八婺清风四季度
P. 39
清风映象 故事会 故事会 清风映象
故事会 六年(1179)以朝散郎升袁州府太 十一年(1184),周迈得中进士, 了榜样作用,使敬教劝学蔚然成风。
守。农业是立国之本,劝课农桑自 淳熙十四年(1187)授明州定海知
武义知县周必达父子终生践行﹃爱莲说﹄ 然是考核地方官的一项重要指标。 县,而后又以通直郎转授括州松阳 爱莲不染 清气长存
千古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的《爱 周必达任职袁州府期间,兴修水利, 知县。
莲说》。他以莲喻“廉”,把莲的气节高度概括为:为官之品与为人之德。代表 大力发展农业,与民休养,以致“囹 松阳地处浙西南偏僻山区,瓯 周必达、周迈父子身上体现出
作为北宋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后世子孙 着他对高洁品德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并伴随着他的大半生特别是仕途。同时,他 圄空而年谷丰”。《袁州府志》中 江上游,周迈上任伊始,恰逢境内 的仁爱至公、清廉为官、勤政利民
的言传身教对后辈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后人中为官者“兴农事、 记载称赞他:“所至有惠政,得士 大旱,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苦不堪 的为官之道,就是恪守周敦颐为子
重教化、救良民”,五世孙周必达及六世孙周迈便是“爱莲说”的忠实践行者。 民心,袁人至今相传为之美谈云。” 言。周迈一边上疏奏请朝廷救灾, 孙定下的规矩方圆,遵循着至善、
淳熙八年(1181)致仕,二十 一边日夜与百姓一起引水抗旱。为 至诚和不贪不悭的道德准则。
载宦海生涯,他不贪金钱,不积家 救济受灾百姓,他捐出自己的全部 古今尘世知多少,沧海桑田几
两袖清风 淡泊寡欲 道堤坝,以保证农业和生活用水, 私,遗表恩泽皆还之,只以琴鹤自 薪俸,一连几个月,自己仅靠吃红 变迁。“爱莲”文化是我们每个时
其中创筑熟溪堤便是武义一项著名 随留家。归武义后与旧治士民怡游 薯、糠麸度日。史料记载:“全活 代都需要的一种精神和品格,继承
周必达(1130—1214)字端三, 的水利工程。 于壶山熟水之间,徜徉忘返。 者甚众,时论翕然称之”。旱灾过 和弘扬“爱莲”文化便是确立起至
登宋绍兴丁丑科进士,历任武义知 熟水连天碧,秋来似掌平 嘉定七年(1214)以寿命终, 后,他又组织百姓大力疏通渠道、 真、至善、至美的美好品格,这无
○ 陈朝升
县、袁州太守。 波光浮月白,山色入溪清 葬于本邑香山寺,获宋宁宗赵扩钦 修筑塘坝,大大提高了松阳县的抗 疑与当今的时代和潮流相适应。
两宋之际,北宋末年的方腊起 堤上枫千叶,云间雁一声 赐“晋勋”二字为本家功德院门额。 灾能力。 (作者单位:武义县新宅镇文联)
义,而后接踵而来的金兵南侵,致 机心久已息,芦畔订鸥盟 周必达不仅自身继承和弘扬了 淳熙十五年(1188)宋孝宗赵
使北方人口出现大规模南迁。在此 重读清朝康熙年间广东饶平举 “爱莲”的精髓和本质,也对其子 埜听闻此事,遂召见周迈称赞道:
次移民浪潮中,周敦颐曾孙周铭因 人江留篇任职武义知县期间所作的 周迈的性格形成和文化修养产生了 “为宰者,众声闻者鲜。朕今召汝、
慕武邑俗朴民强,遂徙居武义县城 这首《熟水秋澄》,犹如一幅“溪 非常深刻的影响。 用汝,何耶?乃汝作县有声。汝到
东隅绿埜坊车门。 流染秋色,碧水映青山”的山水画 任未几,百姓未附,即能捐掷几俸,
建炎四年(1130)周铭之孙周 卷呈现在眼前,带笔者邂逅了熟水 秉政抚民 彪炳千秋 周济贫乏,此邑宰虽多,而贤于汝
必达出生,他天资聪颖,又得家学 溪畔秋意盎然的自然风光。然而世 者实少。”周迈一心为民,而后又
启蒙,孩提时即能日记数百言,《周 人有所不知,能够领略如此秀丽的 周迈(1171—1265),字克训, 因政绩突出,嘉定七年(1214)被
氏宗谱》记载:“公生而聪慧有机警: 美景,都归功于宋代熟溪堤坝的兴 登宋淳熙甲辰科进士,历任定海、 擢升为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加
明炳机先,不落奸人坑堑”。从师后, 建。 松阳知县、直秘阁、主管台州崇道 奉议大夫,未及上任因父亲周必达
更加勤奋学习,造诣益深。1157 年 武义县城位于熟溪北畔,原先 观、奉议大夫,著有《经书解》六卷。 离世而持服回乡丁忧。
周必达登绍兴丁丑科王十朋榜进士, 未有河堤,所以城区时常遭遇洪水, 受先祖周敦颐高尚清白君子 不论在官在乡,他始终谨遵“谦
绍兴三十二年(1162)以右通直郎知 百姓深受其害。周必达任武义知县 情操的浸染,与父亲周必达的言传 恭逊顺,不以自贵轻人”的祖训。
武义县事。 期间,发动乡民在城南熟溪边创筑 身教,周迈从小笃志苦学,敏而 当宗族、乡闾中有人遇到困难,他
古代的自然灾害以水旱为主, 防洪堤,以阻挡洪水侵入县城。《武 早成。《周氏宗谱》记载:“天资 都会伸出援手。遇到大灾之年,他
因此历朝历代很重视兴修水利设施。 川备考》记载:“熟溪堤,绍兴间 英迈,才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 担当实干,尽责见诸行动,无偿租
两宋时期,在浙江,重大工程就有 知县事周必达筑”,乡民感恩其德, 岁)屹然如成人。不从群儿嬉戏, 佃土地或给予粮食、钱财。
修筑钱塘江海塘、萧山湘湖与围筑 亦命名此堤为“周公堤”。 尝游于乡先生陈桌之门,而从者虽 周迈著作颇丰,有《经书解》
明州东钱湖等。武义的水利设施, 隆兴二年(1164)冬,周必达 众,陈独器之”。他自身也没有辜 六卷、诗集若干,居家时教导诸生
则主要是挖山塘、掘水井和修筑河 因政绩优异转任袁州府判官,淳熙 负父亲与陈先生对他的期望,淳熙 勤修功课,为子孙与乡间学者起到
38 2023.4 WWW.JHJW.GOV.CN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