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的优良传统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积淀形成的,并在1997年11月召开民进八大上通过的《中国民主促进会章程》中得以总结和确立:“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爱国、民主、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是本会的优良传统”。这三大优良传统是民进的重要法宝,是推动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遵循。面对新的历史要求,广大民进会员要以更加自觉、自信的态度珍惜民进优良传统,弘扬这一宝贵的精神遗产,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去。
继承民进优良传统
民进自身的政治地位是随着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而变化的,先后经历了革命党、学习党或改造党、服务党和参政党等各个历史时期。要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就要循着民进的发展历程,去深入探究民进优良传统内含的精神因子。
要从民进会史的重大事件中领会。1946年1月,马叙伦曾在《胜利中国的瞻顾》一文中谈及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时说:“自胜利(抗战)之后,我们几个朋友不期而然地常常凑在一起,言谈中不免涉及当前的政治问题,想找一个国家、民族的出路……但是一天又一天的,空气愈来愈沉闷,心灵的压力愈来愈重:单是空谈仍绝不能有补于实际,于是刚在几天前,我们谈起了组织一个‘中国民主促进会’,以促进民主政治为目标。”“爱国、民主、求实”的精神因子早在民进成立之时就已融进了组织的血液里。1946年6月“六.二三下关事件”后,民进前辈们更是在血与火的现实较量中,一致形成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共识,并庄严地写进了《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48年4月“五一口号”发布后,身在香港的马叙伦在《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一文中激动地公开表明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拥护和热爱;同年5月,他又以民进的名义单独发表《宣言》,公开庄严宣布民进要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形成坚固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而共同奋斗。1949年1月,民进发表了《为争取永久和平宣言》,诚恳表示:“我们希望中国共产党坚强地领导全国人民造成一个新的﹑美的﹑快乐的﹑和平的﹑统一的﹑民主的中国,我们决定一致的合作完成这次革命的任务。”
要从民进前辈们的精神风骨中获得深刻启示。民进前辈多是在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匠与先驱,在记载他们的传记性文字中,我们常常为他们的精神风骨所折服,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林汉达有敢为真理拼一死的执着,郑振铎有为《民主》杂志冲锋陷阵的英勇,周建人有一个人的存在就要有利于社会的赤子情怀,雷洁琼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给后人们留下了一段段佳话。其他诸如傅雷、唐弢、侯外庐、蔡思尚等在民族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抱着牺牲的准备发起或参加民进,投入于民主革命运动。革命成功后,却不以功臣自居,而是提出不再参加民进领导机构。民进前辈们追求民主,崇尚真理,立会为公,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就像一条细细的红线始终贯穿在人生的始终,并凝结而成一笔宝贵的政治品质。前辈们所展现的精神风骨是我们继承和发扬民进优良传统的强大精神支柱。
要持续传播好民进优良传统。发挥各地民进网站主渠道传播力量,开通“微专题”、“新视窗”等栏目,全面展现民进优良传统成因;把握好传播规律,有效运用微信平台等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传播民进优良传统的局面。同时要从会员们工作和生活实际出发,多设计一些践行优良传统的有效载体,多组织一些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让会员们亲身体验感悟、积极付诸行动。2013年5月,绍兴民进组织市直青年会员在杭州拜祭马叙伦先生之墓,通过缅怀前辈,会员们重温了1958年6月病中的马叙伦写下的“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的殷殷嘱托,激发了会员们继承民进优良传统的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不断赋予优良传统时代内涵
民进优良传统的进步性、广泛性与理想性特质决定了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我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和涵义。
“三个认同”思想是民进优良传统时代内涵的最新体现。2008年10月,严隽琪主席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着眼于民进未来提出了民进“三个认同”思想,同年11月,她在民进中央机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再次阐述了“三个认同”内涵。此后,严主席在不同的场合下不断强调“三个认同”思想,丰富其内涵。“三个认同”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认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认同民进优良传统,“三个认同”思想与民进优良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是新时期引领民进思想建设,巩固民进思想政治共识的重大理论成果。
政治交接是赋予优良传统时代内涵的主要途径。民进将政治交接活动贯穿于自身建设和履行参政党职能的全过程,确保了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赋予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优良传统的时代意义。特别是近两年来,民进在全会集中开展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实践活动,绍兴民进紧紧围绕这一主题,设计了听(专家讲座)、读(文献史料)、说(身边的人和事)、写(理论文章)和行(实地参观)等多种活动载体,有力地增强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把民进老一辈自觉的历史选择转化为当代民进人的现实选择。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赋予优良传统时代内涵的重要表现方式。民进优良传统中的核心要素“爱国”、“民主”已经上升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人们的共同价值取向。“团结”、“求实”“坚持立会为公”等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友善”在内涵上是相贯通的,民进人要把传播、践行、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赋予民进优良传统的时代内涵主动结合起来,让民进的优良传统始终与时代共进。民进会员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进,心中有组织,在赋予民进优良传统时代内涵的过程中乐于奉献,勤于行动,正如雷洁琼先生在《我的幸福观》一文所说:“不断地追求,不断地奉献,从而得到满足和快乐,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民进作为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更应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肝胆相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而贡献力量。
优良传统是推动民进投身伟大梦想的政治优势。在优良传统的感召下,民进能够找准凝聚思想共识这个最大公约数,把广大基层组织和会员的思想统一到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强化反腐、“四个全面”等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确保前进道路不偏向、目标不反复,与中国共产党始终在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民进要担当起该担当的历史责任。“为人民服务,就得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我国正走在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阶段,作为以教育文化出版工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可以更多地担当起文化复兴的使命,为民族复兴筑牢文化之魂。文化领域的民进专家、学者和艺术家们要主动融入民族文化复兴的过程中,以过硬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承担起文化复兴的社会责任。同时,民进要在参政议政中充分履职,利用党际协商等多个平台对国家文化产业实验区、国有文化企业并购重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文化领域的系列改革中以抱真心、立真旨、求真知的态度,建真言、出真招,让党和国家的各项文化改革措施走得更稳、更实。
(作者系经贸支部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