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4·4


 

为老年人撑起幸福的一片天

  编者按:今年,会员陆树森在绍兴城南创办了“常青树公馆”养老机构,为绍兴民进社会服务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综合有关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以及常青树公馆服务情况的相关报道进行编辑,以飨读者。

  我市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深度老年型
  2013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绍兴县、上虞市,设立柯桥区和上虞区,绍兴市区户籍人口由65万人增加到216万人,给绍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成长空间。但与此同时,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绍兴市城市发展战略纲要(2014年~2020年)》中指出,绍兴将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绍兴人口发展的专题研究》则指出,绍兴老龄化趋势明显,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深度老年型。2000年以后,绍兴市人口年龄构成类型已进入深度老年型人口。
  截至2012年末,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57263人,占总人口数的19.7%,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43480人,并呈不断增加的趋势,需要关注未来老龄化负担的加重。以柯桥区为例,截至2013年底,柯桥区户籍总人口642898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135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43%,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目前,柯桥区养老机构现有床位仅有数千张左右,按养老床位占老年人口总数5%以上的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全社会机构养老的需要。
  如柯桥区社会福利中心(老年颐乐园)是当时绍兴县政府的一个重点项目和实事工程,建成于2009年。这家投资7000万元建造的集托老养老、医疗康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老年福利机构,虽拥有床位550张,目前入住率已是100%,但想入住登记的老人还有很多很多,哪怕再开设几家都无法满足。
  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
  针对公办养老机构无法满足绍兴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高龄、失智、失能等特殊老人的日常护理成为家庭和社会的一大难题,公办养老机构里相应的护理床位往往是一床难求的现实,早在2012年,绍兴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深化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重点支持发展具有医护功能,以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为主,提供长期照护的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以满足养老需求。
  《意见》指出,实行养老机构分类管理,各级政府要重点支持发展护理型养老服务机构,在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到2015年,各县(市、区)至少建有1所以上专门为失能、失智老年人,兼顾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综合示范性公办福利机构;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敬老院全部转型成为集供养、寄养、日间托养、居家养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综合社会福利中心,为农村低收入、高龄和失能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并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提供示范和支持。
  此外,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从2012年起,市财政对市区床位数达到50张(含)以上、且依法取得设置批准书和民非登记的非营利性民办养老机构提供一系列补助。建立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制度,从2013年1月1日起,凡市区符合床位补助条件的民办养老机构,按入住6个月以上且为市区户籍的老人实有数,根据自理、半失能、失能三种情况,市财政分别给予养老机构每月每张床位不低于20元、40元、80元的运营补贴。
  早在2009年,当时的绍兴县就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大对居家养老的政策扶持力度,对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进行床位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也鼓励和激发了一些民营资本投资养老院的信心。
  民营资本青睐养老产业
  从全市医疗机构能提供的床位数看,真正能界定为老年病房的只有市六院的5个老年病区、嵊州市护理康复医院、越城区东浦卫生院约500张床位。另一方面,从养老机构能提供的床位看,仅在市区,每年等着入住市社会福利中心的老人就多达两三百位,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我市离每百位老人5张床位的差距很大。可见,我市老年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建设都还相对滞后。
  为此,近年来,一些民营资本也纷纷投资养老产业,计划总投资7亿元,集休闲度假、健康体检、养老养生、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平水新城“梅园·春”仙人谷综合性养老养生项目正式落户柯桥区,项目业态以中高档居养型、会员型养老为主,建设内容包括高端养生会馆(度假村)、中高端健康检查和医疗康复中心、中高端养老养生居住区、人文主题商业配套等,建成后养老床位约600张。位于柯桥区湖塘街道的圣爱养老院将由一家纺织企业投资3000万元建造,设计床位180张,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土地平整阶段。柯岩街道竹香村金色休养院项目的土地已向省有关部门报批,该项目预计投资6800万元,建成后总床位数达350张。这些民办养老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床位1000余张,成为公办养老机构的有力补充。
  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室内窗明几净,室外绿荫匝地,走进位于市区城南凤江路的常青树公馆,初一看,与其说是一家综合性养老公馆,倒更像一家星级宾馆。下午3时许,正是养老公馆为老人们提供点心的时间:银耳红枣羹,老人们吃得津津有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里,银耳红枣羹得做成甜、淡、咸三种不同的口味,如有的老人血糖偏高,就不适宜吃甜的。
  常青树养老公馆是在市委会关心、帮助下,由3位民营企业家共同出资600万元创建的,于今年7月份开始运行,有近百张床位,目前已有30多位年龄从77岁到96岁不等的老人入住。
  会员陆树森说,创办这家综合性养老公馆,同自己家庭父母的变故有很大的关联。5年前,他77岁的老父亲突然离世,一直来父母感情很好,母亲一下子失去了一个情感依托,而作为儿子的他一直忙于自己的公司事业,很少有时间陪伴失去老伴的母亲,母亲悲伤加上孤独感,3个月后便得了老年痴呆症,被送入医院治疗,却为时已晚,病情无法逆转,现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
  “当时,我真是肠子都悔青了,要是我父亲离世后,马上把母亲送进养老机构,在众多老年人的氛围中,老年人之间的接触、交流、沟通,也许能让母亲走出失去老伴的阴影,不致于造成现在这种局面。”陆树森说。去年,当这家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的原绍兴县福利中心闲置的场地对外拍租时,他(下转第15页)(上接第11页)就与其他2位合作伙伴,决定创建一家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服务、护理服务、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等五位一体的综合性养老公馆,为绍兴老人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养老家园。
  陆树森说,现代养老要打破传统观念,通过社会、民间投资的市场化来解决养老问题。养老问题不仅要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还要使“老有所养”成为一种享受,真正让老年人能“幸福养老”。在常青树养老公馆,入住的老人在家中大都儿孙满堂,但儿孙们因忙于工作学习,无暇照顾好老人们的生活,而在这里,老人们真正过上了晚年的幸福生活。
  “现在我每天起床、吃饭、睡觉等都很有规律,中午晚上还喝点小酒,还可同其他老年人打牌、搓麻将、聊天,很开心。”现年77岁的王渭斌是原绍兴自行车厂的退休工人,退休工资每月都有3400多元。他告诉记者,他有一儿一女,都很孝顺,儿子经营着一家宾馆,女儿在幼儿园工作。王老伯7年前丧妻后,便住进了儿子经营的宾馆里,但儿女平时工作都很忙,难得有时间来顾及他,思前想后,他主动去做儿女们的思想工作,住进了养老公馆。在这里,一有个头痛脑热的,养老公馆的医生马上便来诊治、检查,平时、护士、护工对他们各方面都照顾得比较周到。子女们经常来看望他,看到父亲在这里神清气爽,也就放心了。
  83岁的钱秋艳老人有两儿一女,她患有肺气肿,腿脚不太灵活,原来在家里养老,因儿女们都很忙,无暇照顾她,便专门雇了个保姆伺候老人,但老年人的孤独感无法消除。“入住养老公馆后,心情开朗了,病情也好了许多。”老人告诉记者,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让她真正感受到了老年人的幸福。
常青树养老公馆院长蒋悦萍说,我们所做的就是为忙碌的儿女尽孝,让长者能康乐养老,以爱心养老。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