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4·2


 

关于实施人才输引计划
推进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的建议

□ 周玲玲


  

  市委会特约信息员周玲玲反映:近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浙江省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是省委、省政府为建设杭州及浙北地区,立足长三角,打造"金南翼"的重要战略举措。经济圈的主体杭州市在2012年末杭州常住人口达到880.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53.99万人,已经超过国务院批复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制定的2020年人口规模目标(市域人口820万,市区常住人口650万),这意味着杭州的城市人口已经提前饱和。对杭州市来说,区域面积有限,人口太多,弊端显而易见,而杭州都市圈内的嘉兴、湖州、绍兴地区,正处于城市人口的集聚发展阶段。根据各地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嘉兴主城区人口要从2010年的125万扩张到2020年的210万;湖州中心城区的人口要从近期的67万扩张到远期的98万,绍兴规划区的人口要在2015年到2020年的五年时间内增加25万,达到260万。城市的发展仅依靠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是不够的,更需要大力引进人才,使人才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嘉兴、湖州、绍兴地区均面临着人才难引进,难留住的难题。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人才"贫富"不均。杭州作为全省的科教、文化中心,集聚了数十所高校,每年培养的各类人才达25万,大量人才集聚在杭州,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杭州城市的人口饱和问题。而嘉兴、湖州、绍兴三地由于没有和杭州形成人才的合作、共享,长期孤军奋战,人才短缺问题严重。
  二是人才"高低"不均。城市的发展不仅需要引进高级人才,还需要引进各领域的普通人才、技能型人才。目前,虽然嘉、湖、绍三地政府均有人才引进政策,但主要局限于引进高级人才、优秀人才、紧缺人才,从城市现实情况看,如果没有配套优惠政策难以吸引普通人才、技能型人才安家落户。
  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当前,杭州都市圈的发展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转变的关键阶段。为此,周玲玲建议:把人才作为推动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来抓,研究制定杭州都市圈十万人才输引合作计划,出台有关政策,以嘉、湖、绍各市5年引进10万人才为目标,与主要人才输出城市杭州开展多方位的人才培养合作交流,为是杭州都市圈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积极推动多方位人才输引合作
  以杭州市为人才输出城市,嘉、湖、绍地区为人才引进城市,制定多方位合作计划。
  一是鼓励杭州市的省级高等院校到嘉、湖、绍地区设立分院、所需资金主要由分院所在地政府和高校自筹解决,省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以减轻杭州市的人口压力,有效提升嘉、湖、绍地区的城市竞争力。
  二是鼓励杭州市高校与嘉、湖、绍地区合作,建立高校实习基地,既为杭州市的高校解决实习问题,又使大学生提前了解和适应嘉、湖、绍地区,以留住人才。
  三是推进人才培养合作。推进高校和三地政府的合作,实施紧缺人才培养计划,鼓励高校针对开设嘉、湖、绍地区的紧缺人才开设专业,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嘉、湖、绍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四是加强人才对接。通过组织嘉、湖、绍地区高校现场招聘会、到高校设立招聘点、在高校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专栏等途径,提高人才供需信息的知晓率和透明度。
  二、研究制定吸引留住人才的鼓励政策
  为吸引留住人才,集聚优质人口,建议将非本地户口的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的技能人才纳入人才引进政策的范围。非本地户口的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的技能人才到嘉、湖、绍地区工作,只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并按规定缴纳五金的即可落户,并可以按规定申请人才房、保障房。购买商品房的,可享受住房公积金贷款,并给予一定期限的贷款贴息补助。同时,要重视建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吸引非本地户口的本科毕业生、高职院校毕业的技能人才到嘉、湖、绍地区创业就业。(越城区政协社情民意第14期录用,并专报省政协)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