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1·3


 

幸福哪里找

□ 秋 枫


  当今中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应该说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高,极大多数人已经不必为吃饭、穿衣问题发愁;也没有战争来威胁生命的安全;没有轰轰烈烈的阶级斗争让人心神不宁。可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感到自己生活得并不幸福?
  日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教育部联合举办了以“什么是幸福”为题材的讨论会,作为“开学第一课”在电视屏幕上向全国人民播放。不少深受观众喜爱的社会名流参加了讨论,提出了自己对“幸福”两字的看法。也有鲜为人知的社会底层百姓,以自己感人的事迹向大家揭示了“幸福”的内涵。讨论足足进行了一个半小时,那鲜活的画面,动人的情景让我深深感动,也从灵魂深处受到触动。
  第一个场景是一位名叫刘浩的胖乎乎的盲童,大约不到10岁,却弹出了优美动听的钢琴。钢琴,对于眼睛明亮的孩子,也不一定都能学会。可是他——一个双目失明的孩子,是怎么学会弹钢琴的呢?主持人有请孩子的母亲上场——一个非常朴实的妇女,手里拿着一大叠纸,向大家介绍说:“这是我儿子弹钢琴的谱,是我用针把五线谱刺到纸上,让他摸着弹琴的盲谱。”啊!多么了不起的母亲!面对着失明的儿子,她没有灰心,也没有失望,而是想方设法让儿子能快乐地活下去。当儿子用小手在琴键里弹出声音之时,就像是从孩子内心发出了生命的希望之声——快乐让母子俩都找到了幸福。母亲手里拿着的,只是所有“谱”中的小部分,还有很多很多明眼人看不出差别、可是盲人一摸就清楚的各种各样的“五线谱”。这得化掉母亲多少的时间和心血?如果没有对儿子出自肺腑的深切的爱,能做得到吗?儿子说:“我妈妈很辛苦,为了我,她吃了不少苦。我要弹出好听的声音,让妈妈高兴,让所有听到我琴声的人也高兴。大家高兴,我也高兴,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原来,“幸福”是让爱自己的人和所有的人都高兴!
  可是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有一些人,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第一个发火的对象就是母亲,似乎一切不顺心的事都是由母亲造成的。这样的人当然就很难找到幸福了!
  第二位上场的是成龙,他说现在的孩子因为没有吃过苦,所以不知道什么是“幸福”。他的观点是:只有经历过苦难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说得也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觉得生活在和平时期很幸福;饿过肚子的人,觉得能吃饱很幸福;见过残酷的“人斗人”场面的人,觉得人与人和睦相处很幸福——幸福出现在经历过痛苦生活者的体验里。
  第三位发言人是网球冠军李娜。由于她在参加网球比赛,不能来到现场,所以只能出现视频。她说:“不要刻意追求第一名,只要与自己的昨天相比,有进步,就是第一名。”说得多好呀!——原来,“幸福”来自对自己成绩与进步的肯定!
  可是生活中,无论学校,还是工作单位,多少人都在盲目攀比!不管各人的条件和基础如何,都要求达到同一个目标。干什么事都要来一个排名次,还与奖金等物质刺激挂钩,美其名曰“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上进心!”其实,还不如说是“为了打击极大部分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来得恰当。因为无论干什么,佼佼者毕竟只是少数。不是想方设法普遍提高人的觉悟和实际水平,而是搞表面化的“评比”,实在是对事业和人性都有害无益。
  第四位上台的是世界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她曾经被教练认为是“没有前途的运动员”,可是她自信“能行”,并且不断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退队后,她又去清华大学读书,学习文化知识。虽然困难重重,但她充满自信。她认为:任何事情,从现在开始做,都不算迟。——原来,“幸福”来自自信和永不松懈!
  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不敢相信自己,总认为自己不行——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还有谁会信任你?这样的人,失败当然是必然的。或者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拒绝进步,什么年龄大了,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等等——那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第四位上场的是名叫卢勤的女老师,她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名叫“约翰·库提斯”的外国人给大家演讲,他是乘滑板车上台的,因为他是个没有腿的残疾人。可是到了台上,他扔掉了滑板车,说:“我行,你也行,不要说不可能!”——幸福来自藐视困难,自强自立。
有一句话说得好“困难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能战胜困难的人,往往容易获得“幸福”感。
  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一位瘦弱的女孩在照顾肥胖的瘫痪老妈的画面:女孩名叫孟佩杰,从8岁开始,就要自己买菜、烧饭、洗衣、服侍瘫痪的妈妈刘芳英,而这一切都是在课余时间完成的。让人惊叹的是这女孩不是老妈亲生的——因为女孩在5岁时,父母都不幸去世,是这位妈妈把她领到了自己的家中。三年后,养父也死了,养母因中风而瘫痪,于是8岁的女孩就撑起了这个只有微薄收入的家庭。现在女孩已经20岁,是山西师大临汾学院的学生,但是她没有因为上大学而放弃对妈妈的照顾,而是把妈妈接到学校旁边,租了房子,边上学边照顾妈妈。她说“是妈妈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了我一个家。现在,别的同学要很长时间才能见到妈妈,而我却能天天见到妈妈,我比同学们‘幸福’。”——最强大的不是苦难,而是爱!有爱,就有幸福!幸福隐藏在感恩里面。
  画面上出现了清晨独自在阳台上跳太空舞的女孩,为什么那女孩如此痴迷于这种舞蹈?是谁把这种时尚的文娱活动引进穷山僻壤?原来是一位年轻教师王忠华。王老师到山村小学教书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热爱自己的学生。他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是好玩,所以千方百计要把学校办成“好玩的学校”,让孩子们能喜欢学校,乐于学习,进而热爱生活,幸福成长。
  他从网上发现了太空舞蹈,就与体育老师共同学习,然后教给全校学生。学生们对此感到很新鲜,也很有兴趣。尤其是把700多名学生跳舞的录相传到网上后,对学生的鼓励很大。跳舞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还丰富了山村孩子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孩子们的心情,让孩子们快乐,有幸福感,老师也同样感到幸福。
  主持人让孩子们说说王老师有什么好?一个说:“我第一天上学,半路上遇见王老师,他把我用摩托车带到学校。”另一个说:“那天我没吃早饭,王老师给我买了三个包子。”还有一位属兔的孩子说:“王老师在春节前给我发短信,祝我‘兔年快乐’,这是我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短信。”
  虽然看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却隐藏着老师对学生的真诚的爱,一种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感在一言一行中流露出来。主持人让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学生哭着说:“王老师是我千年等一回的好老师。”“鸟儿离不开蓝天,鱼儿离不开水,我离不开王老师。”——能让学生快乐、幸福的老师,自己也快乐、幸福。
  其实当个好老师并不难,只要有一颗善良体贴的心就足够了。可是为什么现在这样的老师竟然要“千年等一回”?
  北师大的名教授于丹老师也被请到了现场。她说:“成长比成绩重要,体验比名次重要。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创造者,让他们健康、快乐、蓬勃、自信地成长,孩子们才能生活在幸福中。只有经过坎坷、艰难、挫折、困苦、失败,才能达到欢乐和辉煌。人的价值不等于成绩……”——只要在成长,不管是顺利,还是挫折,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幸福的。
  可是现在有很多老师,只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把升学的希望寄托在尖子生身上,让大部分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生活的温暖与幸福。
  主持人最后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对“开学第一课”进行了总结:
  幸福究竟在哪里?
  答案是:幸福在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里;幸福在对压力说“没关系”的乐观心态里;幸福在相信自己存在价值的自信里;幸福在超越自我的崇高境界里;幸福在珍惜周围人劳动的感恩里;幸福在让人分享自己的快乐里;幸福在宽容别人的无心之过里;幸福在对所有生命的关爱里;幸福在对身边人的赞美里,幸福在用汗水换取的成绩里;幸福在帮助别人的奉献里。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开学第一课”在音乐声中结束了,作为电视机前观众之一的我,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究竟要到哪里去找?为什么同样的处境,有些人感到很幸福,有些人却感到很痛苦?琢磨的结果是:幸福是内心的一种体验,它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如果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就会觉得很幸福,而以悲观的心态去看世界,就会觉得不幸福;如果光是为自己而活,就会觉得事事不如意;如果能多为别人考虑,就会觉得乐在其中。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道理其实都一样。许多人喜欢与别人比,却总是拿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比,结果越比越懊恼;要是能拿自己的优势与别人的劣势比,就会觉得自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当然,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满足于自身的幸福,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努力,为更多的人谋求实实在在的高挡次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让所有人都能感到:活着,真是一件非常快乐、非常幸福的事。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