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1·3


 

关于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若干思考

□ 马国萍

  人民政协是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推进协商民主的重要机构和主要渠道,其首要的工作职能是政治协商,主要的议事原则是协商,独特的工作风格是协商。坚持和发展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课题。推进政协协商民主,重点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正确把握协商民主的内涵特点
  纵观国内外学者关于协商民主的讨论,其基本思想大致从三个角度来阐述,即将协商民主作为决策形式、社团或治理形式进行界定。第一种观点以米勒为代表,将协商民主看成是一种理性的决策形式。他认为作为一种民主体制的决策,是通过公开讨论、每个参与者能够自由表达、愿意倾听并考虑相反的观点做出的。第二种观点以科恩为代表,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事务受其成员的公共协商所支配的团体。这种团队将民主本身看成是基本的政治理想,而不是将其看成是能够根据公正和平等价值来解释的协商理想。第三种观点以瓦拉斯为代表,认为协商民主是一种具有巨大潜能的民主治理形式。它能有效回应文化间对话,促进不同政治话语的相互理解,尤其强调对于公共利益的责任,支持那些重视所有人的利益与需求的公共政策。大多研究认为,协商民主具有以下主要特征:一是主体平等性。这种平等强调参与协商的主体是政治共同体中平等而自由的成员或组织,具体体现为协商地位、获得协商机会、获得信息和资源、提出自己理由、倾听他人意见、影响协商结果等方面的平等。二是议题公众性。协商民主作为民主政治运作的基本形式,它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公众性特征。一般来说,协商的内容和议题主要是关系到广大公众利益的政治、经济、社会、人事等方面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重大政府投资项目的安排、水电煤油气等价格的调整、重要领导的人事变动等。三是程序规范性。协商民主是一种“话语”民主,它给不同的利益主体相同的表达利益机会,在利益表达过程中,冲突在所难免,而协商程序的规范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平衡利益的作用,实现和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协商规范是保证协商顺利进行,并使政策和决策具有合法性的重要前提。四是过程公开性。协商民主的公开性特征首先表现为协商过程是公开的,整个程序是公众知悉的;其次是协商参与者在讨论和对话过程中公开自己支持某项政策的理由和偏好;再次是立法或政策建议是公开的,公众知道政策的形成过程。五是理智责任性。公共协商不是通过任何可利用的劝说机制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而是理性和负责任的,通过相互理解和妥协的过程达到一致。参与者会负责任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认真倾听相反的观点和理由,并接受其它观点对其自身观点和理由的批判性审视,乐于修正自身的观点和偏好,实现偏好转换,在此基础上通过相互理解和妥协达成一致,形成共识。
  二、要深刻认识推进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
  发展协商民主,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一,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坚持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形式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选举民主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强调的是利益的聚合。而协商民主则尊重多数并保护少数,力图反映所有参与者的意愿和利益,强调的是合作与共识。在实行选举民主的同时实行协商民主,既可以让多数人的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得到实施,又可以使少数人的意见在决策过程当中得到尊重。因此,推进协商民主,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和优势。第二,这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多民族、多宗教、多党派、多阶层的存在造成了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除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来增强社会的物质基础之外,还应通过融洽、平等、广泛的协商来促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协商民主其核心内容就是强调以协商、合作替代竞争、冲突,它能较好地为社会利益各方营造一个友好、和睦的氛围,促进利益各方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实现共赢。因此,发展协商民主,可以扩大社会各界的有序政治参与,拓宽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第三,这是提高决策水平的重要环节。提高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水平,需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这是因为,一方面,充分发挥协商民主,能够广泛、平等、深入地听取各方面的真实意见,防止决策的偏差;另一方面,通过公共协商形成的决策更容易得到参与者的普遍遵守,有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
  三、推进政协协商民主要多措并举
  推进政协协商民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整体加以推进。一要提高能力,善于协商。推进协商民主,需要提高协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协商民主十分强调参与者的平等地位,尊重各自的发言权,但在协商过程中,若对协商问题没有自己深刻的认识,缺乏“专业水准”,那么自己的话语权会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协商能力建设,努力做到懂协商、善协商。二要精选议题,科学协商。政治协商内容,要注重处理好原则性与具体性、全面性与重点性、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突出重点,就全局性、前瞻性课题进行协商;注重“少而精”,彰显特色,打造精品,务求实效。特别是要紧扣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出富有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三要完善程序,规范协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要求,“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为此,政协要切实加强协商机制和制度建设。要出台制度,进一步明确协商的主要内容、主要形式和主要程序,明确各协商主体的权利和责任。特别是对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安排、协商活动的进行、协商成果的报送、协商建议的处理及反馈这五个主要程序,都要逐一明确要求,让协商工作切实有制可依、有规可循。在这五个主要程序中,党委要根据年度工作重点或政协党组提出的建议,研究并确定在政协协商的议题;政协党组根据党委的统一部署,按照政协章程和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协商活动,让参与协商的人员充分发表对协商问题的意见;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就相关问题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政协要及时整理并报送参加会议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提出的意见建议;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政协报送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处理,并及时反馈处理情况。四要优化格局,保障协商。推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需要注重搞好公共关系,提高工作的开放程度,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协商格局。主动加强与党委、政府的联系沟通,主动提出课题,主动请党委、政府交题,增强各级领导对政治协商作用的认识,切实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努力实现政治协商由政协搭台、邀请党政领导看戏的格局向由党政搭台、政协唱戏的格局转变,为深入开展协商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要扩大群众有序参与。创造条件让群众更多地参与政协工作和活动,如发动市民参加献计献策活动,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政协全会开幕式并组织座谈,探索市民提案线索征集、转化、办理和监督的互动机制等。加强和新闻媒体的联系。善于借助新闻媒体的影响力,促进政协的建议献策、民主监督等结果落到实处,进一步营造全社会了解、关心、支持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履职实践。五要文化濡染,促进协商。推进民主协商,需要培育与之相适应的协商文化。我们要切实加强政协文化建设,既认真传承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又积极借鉴、实践其他国家先进的政治文明,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将民主价值、民主制度、民主机制以及民主意识、民主精神等有机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加快发展协商民主的文化氛围。重点是要培育平等文化、共赢文化、责任文化、效率文化和监督文化,加快转化协商成果,使协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