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1·3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存在诸多问题
建议省政府出台政策确保社区医疗服务效率

□ 马亚振

  发展社区医疗服务事业,无疑是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要一环,也是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一项重要措施。以上虞为例,全市76万人口,已建有135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大约平均每5000人口设置1个社区医疗机构,配备社区医疗服务工作人员1400名,这不但为社区居民就医带来了方便,也缓解了中心医院的压力。但是,就目前社区医疗的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医疗器械配备不足。社区医疗机构的房子建得很漂亮,也很宽大,但是前往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就诊病人很少。以上虞市百官街道的社区卫生院为例,其房子的规模和质量比市妇保医院还要好,可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很漂亮的卫生院,却连一般检查的器械都很稀缺,就诊的病人更是寥寥无几。与几十年前人们对赤脚医生的态度相比,现在的人们对医生和医院的要求是大大的提高了。即使是严重一点的感冒,也是要考虑做一些生化方面的检查的,光靠眼睛看看、听筒听听,把把脉搏,不但病人不放心,医生自己也颇有顾虑。所以,即使是一些小病、常见病,很多人还是情愿到市人民医院去排队等候,然后做一些化验与检查,只为着一个放心。
  二、常用药品种类太少。为了降低老百姓看病的成本,自去年7月开始,我省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药品配发制度进行试点改革,实现零利润销售,并对社区卫生院能够配备的药品列了一个清单。这个清单上的药品,包括307种国家基本药物、150种我省增补的药物及100多种防治慢性病用药和库存药品等,大都是价格低廉的常用药。由于浙江是发达地区,很多病人多年来已习惯了用较好的药物来治疗常见病,现在社区里只有最普通的药品,一般情况下,常服好药的人对普通药物就会产生抵抗性,影响治病效果。所以,当社区卫生院没有所需药品时,只好到中心医院就诊,病人费时费力,占用中心医院的医疗资源,也使大医院更加拥挤。
  三、社区的全科医生数量太少。人们往往认为社区卫生院只能挂个盐水什么的,社区医生也不是真能看病的医生。这一方面是对社区医生存在误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社区医务人员普遍的医疗水平不够高。有的社区医生自己也认为是“务务日子”的,反正工资收入也不如大医院医生高,因此不愿意认真研究病人、病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只要没有十分把握,就把病人往大医院推,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既然政府花了那么多的财力和精力,来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要想让更多的群众看病不再是件难事,那么就应该最大限度发挥好社区医疗机构的作用,使老百姓看病更方便、更实惠。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作用必将越来越重要。为此建议:
  1.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修订我省社区医疗服务站的药品清单,除了国家规定的300多种基本药物和本省增补的150种药品外,常用药品的种类还是不够丰富,并且有部分常用药品是有名无货的,所以可以多列一些价格稍为贵一些疗效相对好一些的药物,只要不是特别贵重的药物,一般居民还是能够消费得起的。
  2.社区卫生院不但要有房子,还应有相对齐全的医疗设备,可以做一般性的生理病理检查,这样,不是特别疑难病症,在社区卫生院做一个检查就可以确诊了,不必再往大医院做全面检查。这样可以更加合理利用好有限的医疗资源。
  3.实行市(县)级医院医生巡诊制度。对一些人口覆盖面较广的社区卫生院,可以进行定期的名医生巡诊制度,这样,社区的居民就能根据巡诊表,就近接受专家医生的诊治。同时也能提升社区卫生院的人气,并方便专家医生对社区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帮带。而专家医生也能更好地了解掌握各种常见病、疑难病的发生情况,有利于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
  4.扩大社区全科医师的配备。要从医科大学的毕业生中选择更多的全科医生进入社区医院工作,建立和完善社区医务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根据形势发展和地区差异进调整。要逐年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使社区医务工作者更重视和珍惜自己的岗位。要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定期轮训轮岗,提高社区医务工作者的医技医德,让社区医生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医生”。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