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1·2


 

为人师表

□ 周 凌

  批改作文时,发现一位学生写的题为《感动一瞬》的文章。这位学生在校担任礼仪岗的工作,每天早上立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每逢有老师进校,便要立正鞠躬,道一声:“老师好。”这位学生写道:老师们“有的目不斜视,昂首匆匆而过;有的三五成群,顾自谈笑;有的听若不闻,面无表情……每当这时,便觉得自己这一声真诚的问好,像丢入冰冷黑洞的石子,因徒劳而显得可笑。”接得笔锋一转,文章便写道:“x老师便不一样了。我注意到,每当她走近校门时,便会自然慢下脚步,我们问好后,她总是由左转到右看看我们这六位同学,然后微微一笑,点点头,微弯腰,响亮地回一句:‘大家早!’……因为这样,每逢见到x老师进校,我总是站得笔挺,叫得响亮,连鞠躬的角度也更大一些。”
  因为作文中的人名都用的是化名,我不知道这位让学生“感动一瞬”的老师的原型是谁,但看了文章我很庆幸:幸好,我是属于被学生认可的那类老师,而不是文章开头被批评的那一类。
  这篇作文让我生出许多感慨,引发了我的思索:教师承担着怎样的社会角色?什么才是教师的正面形象?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就把教师的身份职责解释得很清楚了。然而,怎样才能真正尽到教师的职责呢?仅仅是在三尺讲台上侃侃而谈吗?这却不然,言传还须身教,仅仅有语言上的传授,但缺少行动的示范,甚或自身的行为形象与口头上的宣教背道而驰,这是无法做好一名教师的。学高足以为师,身正方可为范。为人师表,说的就是教师要用自身形象给学生树立一个学习仿效的表率示范对象。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常常致力于“言传”,而忽略“身教”这一面。事实上,从学生道德观念的择立、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一角度来讲,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口头上的教导。我们的学生会观察,会思考:老师教我们要礼貌待人,为什么他们却不回应我们的问安?老师教我们要行为文明,为什么他们在办公室却不拘小节,邋遢随便?老师教我们要对人诚实,为什么他们却常常言不由衷?老师教我们要信守承诺,为什么他们因故失约时,却随便打发学生,没有丝毫歉意?……当学生发现教师言行不一时,他们便会困惑,会失望,进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不信任,对教师教导的轻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苦口婆心、谆谆教诲自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有道貌岸然、自欺欺人之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明清笑话集中有一个有趣的笑话:“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所龃龉。’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曰:‘汝言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这个令人喷饭的笑话,固然嘲讽了世人喜听奉承的陋性,但我却更看到了对为人师者的讽谏。这个老师一面道貌岸然作义正词严状,教训学生要正直待人;一面又将学生送上的“高帽子”欣然受之,惺惺作态,令人不齿。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还有何威信?遭到学生的戏弄敷衍,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此看来,教师这个特殊的社会角色,他的形象意义也是职责工作的一部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以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的工作不仅限于课堂、讲台,只要是在学生面前,不论何时,都要谨言慎行,正面引导。当然,这不能是虚伪、造作,而应该是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师德师风的自然表露。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一致的美好德行,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即使脱离讲坛上的宣教,他的言行举止,他的风范气度,仍是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乃至是文明社会的支柱之一。为人师者,不可不慎啊。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