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0·4


 

小班化教育浅议
林慧莲


  

  小班化教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小班化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育。从教育史来看,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理论论证后,几百年来班级授课制一直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但班级规模都比较大。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最早始于20世纪前期的美国,格拉斯(G.V.Glass)和斯密斯(M.L.Smith)研究发现,“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班级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地提高”,并绘出了学习成绩与班级规模的曲线图,这就是班级规模研究中著名的格拉斯—史密斯曲线。1999年,美国联邦教育部颁布了联邦政府重点教育投资项目“缩小班额计划”,7年间共提供124亿美元帮助各学区聘用10万名教师,将低年级班额在全国范围内减少到18人。我国上海市1996年开始小班化教育探索,试点班学生数在20~24人之间。此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北京、天津、苏州等地也开始小班化教育试验,近年来我省杭州、宁波及我市等地相继加入了小班化教育改革的队伍,时至今日,小班化教育已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势。
  之所以小班化教育会成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潮流,当然有其客观依据。从宏观层面来看,首先,小班化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越来越多,使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学校教育必然会走向小班化教学。其次,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使得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入学人数减少,教育资源相对富裕,也使得小班化教育成为可能。第三,小班化教学是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迫切要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渴望孩子能在小班接受精英化的教育。第三,小班化教学是推动素质教育深化的一个突破口。素质教育推行几十年,尚未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班额太大,无法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所以素质教育要向纵深发展,小班化教育是势在必行。第四,小班化教育是实现教育过程平等的重要途径。追求教育公平是21世纪教育的主导潮流,教育过程平等是教育公平中最具实质性的内容,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对学生有更大的关照度,教师在时间、空间、形式和内容上能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而能有效地实现教育过程的平等。所以,小班化教育也是教育潮流所向,势不可挡。
深入到教育内部,从微观层面来看,小班化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首先,小班化教育可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班级规模缩小以后,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态度更好,教师也更容易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减少课堂纪律问题。其次,小班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成为教学的主体。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学生有更多的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第三,小班化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特点,会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而能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但是,并不是班级规模缩小了,自然而然就是“小班化教育”了,就是优质教育了。小班、小班教育与小班化教育是内涵不同的几个概念,我们需要加以区分。
   “小班”只是从班级人数上表明班级的规模较小,是对事实的客观描述。小班教育是指在小班中开展的教育。事实上,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学龄人口少的地区一直存在着小班教育,但这种小班教育在教学形式上与大班教学没有什么不同。这种小班教育是不能称之为小班化教育的。所以,在小班额班级中进行的教育并不就是小班化教育。我们所说的小班化教育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如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过程观、评价观等指导下的,教育的内容、方式、技术、组织形式、教学过程等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教育资源进行了全新组合的教育。只有经过更新改造了的在现代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小班教育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小班化教育”。所以,要开展小班化教育,不能仅仅是减少班级人数,而是必须全面进行改革。
  第一,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小班化教育能否取得预期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在先进教育观的指导下,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假如观念陈旧,即使人数减少了,也仍然是因袭传统的教育,那就是新瓶装旧酒,教育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所以,观念的改变是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前提条件。要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师生观、课程观、过程观和评价观。
  第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小班化教育涉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方面,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小班化教育大多采用包班制,教师必须能够独挡一面,一专多能。因此,推行小班化教育必须注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尽快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适应小班化教育的能力。
  第三,要开展小班化教育的课题研究
  小班化教育涉及的问题相当广泛,对于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比如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布局调整、师生比、生均经费标准和专项经费核定等教育政策问题,又比如教育观念更新、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教学环境布置、教室课桌椅以及教学硬件配备、师资队伍培养等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通过教育科研来提供依据。对于教师而言,小班化教学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也必须通过行动研究来掌握小班化教学的规律,寻找适合小班化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所以,通过课题研究的形式可以带动政策制度的制定,教育观念的变革和教师教育水平与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小班化教育的扎实推进。
  第四,要有管理改革的配套措施
  要推动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必须提供制度保障。无论是经费投入还是人员编制、资源配置的政策都要到位,这样才能为为小班化教育的推行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内部的管理措施也要跟进,在评价和考核方面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以激发教师开展小班化教育的积极性。        (作者系市委会委员、绍兴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院长)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