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9·2


 

关于加强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 民进绍兴市委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市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2008年GDP突破二千亿元大关,同时,社会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群众的公共需求急剧增长,这些都对社会管理和社会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迫切需要我们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以保障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领导下,近年来,我市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1)民间组织培育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全市登记在册的民间组织总数为1456个,到2007年初,总数已达1820个。全市民间组织的从业人数也已达到16675人。(2)社会工作重点领域发展较快。全市的社区建设、福利保障、司法矫治、公共卫生、就业服务等社会工作不断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枫桥经验”进一步得到创新发展。(3)社工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据统计,我市实际的专职和兼职社会工作人员达52207人,另有志愿者近15.8万人。2007年,由市财政出资100余万元,对市区范围内的700余名社区工作者进行了培训,2008年又启动“绍兴市千名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工程”,中央组织部的《组工信息》还报道了绍兴的做法。
  但是,必须看到,我市社会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1)社会工作人才数量不够、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通常发达国家社会工作者占总人口比例是2.3‰左右,按此推算绍兴现在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约10000名,到2010年,预测需要各类社会工作人员13562人。但目前我市专职社会工作人员只有4535人,专职社工仅占我市总人口的1‰。就学历层次而言,研究生仅占总数的0.2%,本科学历占20.03%;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仅有36人(其中具有社工师资格的仅8人),而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者都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2)目前社会管理的中介组织发展缓慢,专业水平偏低,经费缺乏。据调查统计,绍兴全市登记在册的民间组织总数和从业人员数(2005年为4890人)在总量上落后于杭州(8603)、宁波(4903)、温州(12678)、金华(7190)及台州(6725)等地,与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的排名不太相称。同时,登记在册的民间组织中真正属于社会工作性质的数量稀少,民间组织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有的甚至连活动场所与办公设备都没有。(3)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没理顺,管理政策不配套。社会工作刚起步,对社会管理组织机构的管理和发展以及社会工作人才的招聘、使用、激励等诸多方面相应政策制定明显滞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涉及党群、民政、司法、工、青、妇等数十个部门,但目前缺少一个负责规划、协调发展全市社会工作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
  鉴于此,就加强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如下:
  1.坚持党管人才,切实加强领导。
准确把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实施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社会工作管理体制。要根据绍兴社会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到绍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人才发展总体规划。要选择社会工作服务中最紧迫、最需要的重点领域、行业,进行优先带动突破。在区域上,可选择社会工作基础较好的越城区的社区率先进行综合试点;在具体领域上,可以让正在大步推进的司法矫治领域、社会福利领域等先走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在每年财政支出的公共服务项目预算中,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社会工作事务的固定投入。
  2.健全培养机制,提高人才素质。
加快科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步伐。根据现实需求和发展预期,积极引导绍兴高校申办社会工作专业。制定实施职后的社会工作人才培训规划。按照职业化、专业化要求,分层次、分类型地对现有的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针对社会工作领域众多、人员众多、差异较大的现实,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积极拓展培训阵地,高校、专业培训机构、网络教学、专业督导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3.合理改善待遇,发挥人才作用。
建立一套相对科学、合理,社会机构之间相对统一的社工行业薪酬体系,设定适度高于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社工最低工资标准”。按照资历、业绩等多种指标,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社工薪酬阶梯。健全社会工作者社会保障体系。将社会工作者纳入到统一的人事、福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人才交流中心对社会组织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与岗位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才养老保障机制。
  4.开发人才岗位,满足社会需求。
根据国家关于社会工作的岗位分类,结合绍兴实际,坚持突出重点、按需设置的原则,对传统岗位进行梳理转换,开发新的工作岗位。积极培育市场。要将社会工作人才纳入各类人才市场的招聘服务范围,实行社会工作紧缺人才定期发布制度,建立重点紧缺社会工作人才库,积极培育社会工作人才市场。实施社会化招聘,推行契约化管理,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促进社会工作人才的合理流动。
  5.建立评价机制,营造竞争氛围。
坚持社会工作岗位的专业化和专业化,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须经过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认真实施《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考试,把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认证范围,建立社会工作人才能力水平认证制度。实施社会工作人才登记管理制度。建立社工档案数据库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
  6.重视中介组织,加强培育扶持。
要让中介组织逐步成为社会工作的主体。要逐步改革目前民间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适时出台有关民间组织员工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度。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政府以签订契约、资助、赋予服务优先权等方式,支持民间组织参与提供社会服务,特别是在福利性服务、课题研究、评估咨询等项目上向民间组织倾斜。政府设立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经费,由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提出承办社会服务项目的申请,由政府组织审核选择。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