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它应该是方针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文明,一切政策的制定都是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民主党派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立足点在哪里?立足点就该是这个根本点——人民群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以人为本是党派工作的出发点。
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上说,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以人为本是与跟热点、求宣传效应的思维相对的。比如我们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并不是一级政府已有了倾向,拟列入工作日程,我们迅速跟进,作调研,写报告,而是我们实实在在看到了问题的存在,感到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当然,中央有了文件,有自上而下总动员的趋势,各级政府有了工作的思路,党派工作应该紧紧跟上,围绕中心工作建言献策。但党派搞调研,做课题,有个思维超前的问题,眼睛向下,从实际出发,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我们就会有思路,有想法,有对策,我们的思维就可能是前瞻的;亦步亦趋,看领导眼色,只能永远拉在后面。所以,这又并不单纯是思维的问题,根本的是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的问题。事实上,如果牢记肩负的责任,对社会生活有真切的了解,有敏锐的感知,党派工作就自然而然地能与政府的中心工作一致。
以人为本是与工作的程式化、只满足完成一些量化考核的指标,不求工作的务实和创新相对的。比如学习,集在一起,有过几次形式,是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也是学习;撰写社情民意,罗列几条,泛泛陈说,是做工作,而深入坊间,为民代言也是做工作;参加各种会议、活动,亮个相,表个态,是参与,利用这些平台反映问题,提出诉求也是参与。工作是否求实效,能体现一个党派的风格,工作求实效,也是创新的前提。民进是以立会为公、参政为民作为宗旨,建言献策要努力做到务实而不空泛,民主监督要切实而不表面,这是使命,这是责任。
以人为本是与唯领导旨意为是的思维相对的。这“本”,是生活中的人,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不是神,不是某个政策,不是某个人的什么意见。当我们的眼睛老是盯着领导,揣摩他们的想法、意图时,事实上,我们已经把生活实际、民众需求放在了次要的地位了。工作中的舍与取、轻与重、缓与急,一旦不是以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权衡标准,就会导致决策失误、导致工作的浮夸。党派的意见建议如得到领导的肯定重视当然是好事,但没被重视或暂时还没摆在重要议程上怎么办?如果我们确是看到了解决问题的迫切性,是做了认真的调研工作,并提供了可行性的策略,那就该利用各种渠道执着地反映。道理很简单,因为它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陈云同志曾说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以为,这是对以人为本的思想的很好的阐述。
这样去认识,这样去做,就有一个深入观察、独立思考的问题了。要求我们考虑问题有自己的视点,有独到的切入点。我们民主党派代表着一定的阶层和界别,因此也肩负着更多的责任,理应对所在的阶层和界别的生存现状有更多更深的了解,并融入自己的分析思考,把这种了解归纳为情报、主意、策略,通过各种渠道上传,使政府了解,关注,重视,并促成解决。这里的关键,一是对社情民意的真切了解,一是对掌握的材料的独立分析思考。
这里想说说大与小,虚与实的问题。
大与小,虚与实是有着哲学意义的命题。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也关乎我们党派工作的质量。实事求是地说,我们现在做课题,有追求大的倾向,总想在省策、市策、县策上做文章。这里,先想谈谈对“民生”的理解。民生,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帮贫解困,理解为是一个在特定时间的短期行为。民生,确实关系的是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这衣食住行,有生存层面的,也有发展层面的,也就是说,雪中送炭是“民生”,锦上添花也是“民生”。只是现阶段民众要解决的困难较多,救助处在弱势的人群的问题比较突出,我们的工作较多的偏在帮贫解困、解燃眉之急上而已。从根本意义上讲,民生问题就是最大的国计,国计就是民生,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应该是无论是执政党还是参政党的一致的工作方向。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教育、医疗改革等等,如果都落在“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这上面思考,国计和民生就统一起来了,就是科学发展观的思维了。
如果我们有着这样的认识,那“大”与“小”就是一个辩证看待的问题了。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小”也是“大”,空谈虚谈,不求解决实际问题,“大”也会变成“小”,关键的问题是要“实”。提出问题,求得关注,求得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是我们工作的追求目标。我们做课题,提建议,就要在大的背景下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切入,针对性强一些,操作性强一些,这样被关注乃至问题能解决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这里所说的“实”,指的是合国情、市情、县情,是对地方解决问题的条件的了解,同时追求“跳一跳把树上的桃子摘下来”的实际效果。政府的工作千头万绪,反映的民情、提供的建议要求得满意的回应,必须有落在关键处的思考和富有操作性的对策,忌大而空,大而无当。
贪大求全,跟风,工作走过场甚至作秀,这些现象在党派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它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在贬损党派的形象,降低党派的地位。因此,很有必要强化“参政为民”的意识,强化“以人为本是党派工作的出发点”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