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7·6


 

教师德性与学生发展
——学习中共十七大报告有感

□ 文理学院支部 周建平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是说,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报告中明确指出,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应该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应牢牢树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换句话说,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应当重视透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潜力得到开发,人性得以不断完善。因而在教育教学中,在备课、讲课、评价、批改作业等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当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牢记于心,处处体现出学生的发展。这实际上对我们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想达到这个要求,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师德性。我体会,这种德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爱。作为教师德性的教师爱首先意味着关心。教师之爱不仅是一种征服人的热情,也不仅是打动人的高尚情感,它更展现出一种主动性,也即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缺乏这种主动的关心,就不是爱。而有了这种爱的教师,必然是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而欣喜,为学生的失败而难过。他们会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中,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总是力求找到最好的教学方法,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其次,教师之爱意味着尊重。没有尊重,爱就很容易沦为控制与占有。尊重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学生,也包括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不是惧怕和敬畏,不是放纵和溺爱,它意味着要按照爱的对象的本来面目看待他,使之按其本性成长和发展,成就他的独特个性。所以,“爱是自由之子,从不是统治之后”。再次,教师之爱意味着责任。教师的爱不同于自然之爱,它体现了一种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这种责任不同于义务,义务还带有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东西,而责任是把义务内化了的结果,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动。最后,教师之爱还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没有理性认识,爱就将是盲目的。这种认识一方面是对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意识到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教师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未来一代的身心素质,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存在、延续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
  二是教师良心。教师良心是促进教师致力于教学的巨大动力。当教师面临诸多的困难和阻碍而踯躅不前,甚至有所退却时,教师良心会给以鞭策;当教师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而不能恪守教学的真谛时,教师良心会把他有力地唤回。它一方面使教师对当代有关教学的概念提供一个批判性的距离,重新掂量、审视各种教学的主张。另一方面,它促使教师自我批评,抵制那种对过去东西的无审查的接纳,从而真正致力于教学实践本身,维护教学实践的尊严和神圣,使教学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拓宽人的视野、提升人的精神的实践活动。这样,必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是教师公正。在现实的教学中,公正、平等频频受到忽视。在一些教学中,从编班、座位到提问、作业批改,不平等的状况依然大量存在。甚至有的直接把学生分成“人缘儿”和“嫌弃儿”而给以不同的对待。这些都是与促进学生的发展背道而弛的。关心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保持公正、平等,一视同仁,不会因学生的相貌、家庭出身、学习成绩等亲疏有别、厚此薄彼,尤其对那些后进生,学习不好、性格孤僻、行为习惯不良的学生更是如此。
  四是教师宽容。就教师宽容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宽谅学生的某些错误。人不是神,因此人总要犯错误。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犯错误是人的天性,甚至是一种有价值的天性。安德列.斯蓬维尔也认为,我们所有的人都犯有太多的错误。学生还是发展中的人,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更容易犯错误。甚至可以说,学生的发展往往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曲折进行的,并且错误往往是给人创新的机会。所以这更需要老师的宽容,教师不能对学生的一点错误耿耿以于怀。说到底,宽容往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真正动力和源泉,宽容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积极拥护学生不同的观点、思想与学习方式、风格。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因而必然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行为方式,这些都要得到老师的接纳、理解。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