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5·4


 

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的思考

胡青蓝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一份多党合作的纲领性文件。它首次提出了将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要求在决策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并把多党合作作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这不仅进一步拓展了党外人士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意见表述的渠道,为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对各民主党派如何进一步加强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本人围绕参政议政能力建设问题简要谈两点思考:
  一、必须建立好几个机制
  实践证明,参政议政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形成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制度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自觉地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工作科学性和规范化、制度化程度的过程。具体地说:
  一是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选好课题,深入调研,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关键。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有一个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近几年来,民进绍兴市委会与各兄弟党派一样,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些重要的参政议政课题的确定,都通过领导集体研究和会员广泛参与相结合的程序来确定、实施,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以保证选题的民主性与科学性,避免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在课题的选定中,我们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党和政府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热点和难点问题;注重对政府工作中尚未注意或关注不够、但从民主党派角度看却属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注重党派成员和所联系群众反映出来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要求,把党派的优势与现实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认真分析综合的基础上,选准题目,提出建议,尽可能确保课题与建议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各级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机制。目前,我市民进各级组织之间协调、合作的参政议政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即纵向合作——市委会与各县(市、区)级组织及其下属组织上下联动;横向合作——市级地方组织之间的相互联动;外部合作——市委会与党委政府部门或社会有关方面协作联动。实践证明,重要的参政议政活动,只有与地方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有质量、有实效的成果。本人认为,相互间密切配合、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能够实现参政党参政议政工作的三个根本转变,即由个体独立调研向群体联合调研转变;由少数人参与向多数人参与转变;由党派调研内部循环向外部积极主动寻求社会资源支持转变。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变,意义十分重要。从各地参政党组织的先进做法与实践经验看,建立各级组织之间协调、合作机制,可以大大提高参政党参政议政工作的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达到扩展参政议政视野,扩大参政议政力量,扩充参政议政队伍,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水平的目的。
  三是发挥全会人才整体优势的机制。参政党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是与成员的素质紧密相联的。人才资源是参政议政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参政议政工作有没有实力,看人才;有没有潜力,看人才。近年来,民进绍兴市委会十分注重各级组织的发展和建设工作,把组织发展与参政议政相结合,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不断壮大我会参政议政骨干队伍,同时努力为我会会员特别是中青年会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提供更畅通的渠道、更广阔的舞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提高参政议政质量起到很好的作用。要发挥全会人才整体优势的机制,本人认为,要以《意见》的精神为指导,召开组织发展工作研讨会,用新思维、新视觉思考组织发展工作,整合现有政治资源,盘活人才总量。要以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精神来发现、发展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知识分子,积极吸收有代表性的非党人士和短缺专业人才,用科学的人才观来指导参政党的发展工作。
  四是信息(社情民意)反映、反馈的机制。反映社情民意是参政议政的基础性工作,是参政议政一条极为重要的渠道。作为参政党有责任做国家的“眼睛”和“耳朵”,把会内有代表性的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及时转化为信息,使之经常出现在中央、省和地方党政主要领导的视野之内,把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真实声音提供给党委、政府决策部门参考。要建立起良好的信息(社情民意)反映、反馈机制,除了领导重视,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当作一件重要事情来看待外,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会员反映社情民意的积极性,在于加强反映社情民意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民进绍兴市委会一直高度重视社情民意工作,把它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今年以来,我们又专门修订和完善了各项考核评估制度,重申并强调信息(社情民意)工作的重要性,将信息(社情民意)撰写工作作为先进支部和先进会员评比的必要条件之一,收到了较好效果。。
  二、必须处理好几对关系
  1、数量与质量
  参政议政要讲数量。自从《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发表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民进绍兴市委会积极参政议政,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社情民意、大会发言和各类信息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充分反映了全体会员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敢于坦陈己见,积极建言献策的民主气氛,表现出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和信心。数量是基础,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但不应片面追求数量,参政议政更要注重质量。一个信息也好,一项建议也好,依据是否充分可靠,分析是否科学准确,建议是否有价值且切实可行,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仅反映出一个会员的素质,同时也体现了一个参政党参政议政的整体能力水平。因此,质量是参政议政的生命力所在。
  2、热点与冷点
  参政议政大都描准改革和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热点,事关国计民生,为社会共同关心,媒体普遍关注,是参政议政的重要选题。与热点相对的是冷点,冷点虽然不被社会所注意,但不一定不重要,更不能说无价值。有些重要的、有价值的问题,之所以一时被冷落,原因有四:一是当前任务繁重,难以兼顾;二是注意到它的价值,但尚未找到解决的有效措施;三是看法不同,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四是被遗忘的角落。我们参政党进行参政议政应主攻热点,但不要只攻热点,其实冷点也有戏。应注意挖掘、开发冷点中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价值的甚至是有重要价值的意见、建议,这样,我们的参政议政工作就更有意义,更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3、位置与角度
  参政议政题目选定后,还有一个分析研究的角度问题。角度的选择应立足于正确履行参政党的职能,只有摆正位置,角度才能选对。本人认为,参政议政在角度的选择上要注意做到“五不”:即一是不能像权力机关那样从立法、法律监督的角度去研究问题;二是不要干预政府的工作,只是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设性建议;三是不能单纯成为地方和部门的代言人,要从全局出发考虑问题;四是不能只当评论员,只揭露矛盾,单打抱不平;五是不要当作学术讨论而空谈理论,应该提出可行的建议。
  4、共性与个性
  参政议政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服务于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这是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是参政议政中的共性。各参政党会员大都是各行业的专家学者,他们可以结合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就改革、发展和稳定中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又体现了参政议政中的个性。经济建设是一个包括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大领域,围绕经济建设,直接或间接为它服务,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金融、法制等众多行业,都是可以发挥参政议政个性的大舞台。参政议政的共性与个性是统一的,共性是原则,个性是特色,个性寓于共性之中,个性的发挥使共性更添彩、增色。
  5、应该与可行
  各参政党会员多数是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于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问题,有很强的分析、判断能力,而对于当前改革和建设中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不一定有很深的了解,常常从原则出发,提出应该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建议。我们开展参政议政,总希望所提意见、建议被政府和有关部门所采纳,这首先取决于建议要做的事应该做,这是被采纳的必要条件。但仅仅应该是不够的,当前应该做的事太多,而是否可行,还取决于认识是否统一,实施条件是否具备,位置的轻重缓急和对相关方面的影响等等,因此,意见、建议被采纳的充分条件是“应该且可行”。我们在提出意见、建议前,不妨进行“换位思考”,站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位置上,设身处地考虑一下,这样既有利于使意见、建议更为周全,又有助于相互的理解。如果把握还不大,还可与有关方面沟通情况,交换意见,使所提意见、建议更为切实可行。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学习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