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5·2


 


莫忘“我是民进会员”

●张观达

  记得1982年我参加“民进”组织时,我的入会介绍人,也是我的老师——当时民进浙江省委副主委、杭大中文系教授吕漠野先生曾经和我讲过这样两段话:一是他这次到绍兴来物色人选筹组“民进”绍兴地方组织,是受会中央主席周建人、副主席许广平的委托,他们殷切期望在鲁迅家乡建立并发展以教育界为主体的“民进”组织,继承和发扬鲁迅精神。二是说到“民进”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民主党派,从1945年成立时起,就坚定地与“中共”并肩战斗,结为亲密战友,一直来荣辱与共,肝胆相照。所以参加“民进”和加入“中共”,奋斗的目标是一致的。“中共”执政,“民进”参政,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民进”会员和“中共”党员,同样肩负着光荣使命。希望我入会后,莫忘自己是“民进”会员,要立会为公、办事为民,不计个人得失,要为“民进”组织添光彩。如果入会是为了捞点政治资本,或为个人谋些私利,那么必会干出损害“民进”组织荣誉的事来。

  吕先生这两段话,语重心长,我是时刻铭记在心的。当时,我入会的另一介绍人,省民进秘书长(后任副主委)吴畏同志也在座。现在两位长者已先后逝世,抚今追昔,深感哀痛。

  1982年7月,民进浙江省委会在杭州大华饭店召开二届三次(扩大)会议,周芾棠同志(当时他是省委会候补委员)和我代表绍兴地方组织出席大会。主席团要我在会上发言。记得我当时发言的要点就是吕漠野老师在我入会时对我的教诲:第一,绍兴是鲁迅先生的故乡,在筹组绍兴民进组织中,一定要积极慎重地发展会员,建立健全的地方组织,不辜负会中央和省委的期望。第二,牢记自己是“民进”会员,不谋私利,要为绍兴民进添光彩而努力奋斗。这年12月,民进省委派计克敏副主委来绍,在有三十名会员参加的第一次会员大会上,宣布成立民进绍兴市筹备委会,由陶永铭、蔡式玉和我三人组成。筹委会成立后,我们组织会员学习会章、会史,每年召开会员大会,并积极、慎重地吸收新会员。为了响应省委“民主党派办学”的号召,我们创办了“越英高复补习学校”。筹委会班子是团结的,也是有效率的,曾受到省委的表扬。

  民进创办“越英”学校,这在全市民主党派是第一家。记得当时“民革”负责人陈惟于同志曾来和我联系过共同办学的事。当时我们提出民进的同志兼职不兼薪,全义务。陈则天同志自愿协助蔡式玉同志搞总务,忙里忙外,乐此不疲,不计报酬,的确是一心为绍兴民进添光彩。由于大家的尽心尽责,“越英”以收费低廉,师资一流(英语、数学、语文都由教研员来兼任),教学认真,受到社会关爱,学生一下子来了七十多名,“工大”的一间教室挤得满满的。一年后考入高校的比例很高。“越英”出去的好些学生现已成为党政部门、医疗单位的领导和骨干,现在偶尔碰面,还津津乐道当年的学习生活。

  我今年已七十九岁了,参加“民进”组织已二十多年,我时刻没忘我是一名民进会员。我从事教育工作已五十多年,退休后也仍然没有离开讲台,即使在县文联、县志办工作时也一直兼课。现在我还在市旅游局越艺馆、县旅游局柯岩景区任顾问,县退休干部文艺协会任会长。此外,我写过一百多万字的专著和文章。在2002年,我完成了市旅游局委写的《绍兴饮食文化》专著,近20万字;完成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委托编辑的《吼山的故事》、《绍兴师爷的故事》、《绍兴地名故事》三本书,约15万字。至于散见在《绍兴日报》、《绍兴晚报》上的文字也有万余。人家说我三栖于教育、文艺、新闻界,电台上有点声,电视上有些形,报纸上有点名。在“民进”组织内,凡是组织交给的任务,我总是全力以赴。前几年,县总支创办《绍兴县民进》内部刊物,要我顾问一下,我乐而为之。今年,市委会要我参加绍兴民进会史资料编纂工作,我亦无条件答应参与其事。报纸上说我是“夕阳余辉一老牛”,我自己则抱着“生命不息,推车不止”的信念。因为我从没忘记我是一名民进会员。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百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