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5·1


 


聆听民意是一种执政智慧

子 曰

  这是几则大家耳熟能详、媒体多次报道的民谣:“只要反腐不放松,早晚抓住王怀忠。”“东也湖,西也湖,洪城上下古月胡;南长清,北长清,大街小巷胡长清。”第一则自然用不着解释。第二则讽刺的是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到处“卖字”的行径。
  不无遗憾的是,这两则民谣均是在两位腐败官员东窗事发后我们才有幸听到的。因此便有一问:如果相关部门早些获知,顺藤摸瓜,能否早些抓住腐败官员,少让他们糟蹋一点民脂民膏。
  毫无疑问,民间的民谣“故事”常常难免以偏概全、夸大其词。但是,如果老百姓的故事都言之凿凿,天衣无缝,检察和监督机关岂不要失业了吗?
我们的问题是,一些民意常常被冷落。有时候,一个地方出了贪官污吏,当地的民谣早已经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然而好像惟独监督部门充耳不闻,以至于一些官员像王怀忠那样边腐边升。有时候,一个事件激起极大的民愤,相关部门却麻木不仁,惟有媒体曝光和上级批示后才有所动静。民意被冷落,受到伤害的绝不仅仅是那些腐败官员(显然早一点查处更能挽救他们),还有政府的公信力。
  “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不会听取民意的政府无疑不是负责的政府,不是善治的政府。听取民意,不仅仅是政府亲和力的具体体现,而且还是执政的必需。一个政府是不是负责的政府,是否善于听取民意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任何治道变革,其路径必然是自听取民意始,至实现民意终。倍加呵护,小心聆听,这应当是一个负责任政府眼中民意的价值和位置。
  聆听民意,现代社会也许再也不用“摇木铎采诗于道”,再也不用“上山下山问渔樵”,成本越来越低。前年非典期间,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都曾经通过互联网分别听取医生和大学生们的建议。
  现在,聆听民意的关键已经不是渠道的问题,而是是否愿意、是否敢于和是否善于聆听的问题。一些有效的做法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百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