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5·1


 

关于加快农村医卫保障体系建设、规范农村医疗用品市场秩序的建议

潘守理

  “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现阶段农民收入增加的途径有限,“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阻力,而与之密切关联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不健康和医疗用品市场的混乱又加剧农民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调研显示,当前农村医疗用品市场的治理刻不容缓。
  一、乡镇卫生院问题多。乡镇卫生院是农村初级卫生保健的主体,因为体制因素、经费不足,人员培训困难,医疗成本提高,人才流失和个体诊所的挤压,卫生院大多处于困难的境地,人员工资拖欠严重。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学历低,少有培训机会。卫生院设备陈旧,设施不齐全,只能应付一些轻的常见病。农民小病上药房、大病上市医院。而个体诊所因为医疗成本低、行医准入门槛低、利润丰厚等原因纷纷涌入社会,个体诊所基本上村村都有。
  二、医疗用品进货渠道混乱,管理不到位,安全隐患多。个体诊所进药为应付检查仅从正规药店进少量品种,其余大部分从非正规渠道进廉价药品、注射器、输液器、检验试剂等,甚至进国家明令禁止的疫苗(如狂犬疫苗等)。调研发现,这些个体诊所多数没有行医许可证,监督管理部门对违规经营者处罚轻微。医药用品的交叉感染严重危及乡镇居民的生命安全。譬如根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现有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约1.2亿,其中因针炙、注射等原因引发的约占30%左右,不严格的消毒灭菌已成为“乙肝”流行的重要原因。
  三、医疗卫生水平低,技术设备落后。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卫生院多数没有阅览室、图书馆。医务人员不订专业杂志,乱用抗生素,不知道药品配伍禁忌,卫生院缺乏必要的消毒灭菌输血设施的现象比较普遍,乱输液、乱用药导致伤残和致死事件时有发生。
  让农民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卫生健康权利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规范农村医疗市场秩序,加强农村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是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和迫切愿望,为此建议:
  一、加快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城市、乡村医疗用品连锁经营。
在医卫体制改革期,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目前,一方面,我国卫生资源80%集聚在占全国人口20%的城市,而占有全国70%人口的农民只占有20%卫生资源。另一方面,卫生资源浪费严重,城市二级三级医院床位及设备使用率不高。建议:  1、以资产为纽带、市级大医院为龙头、组建医院集团或股份医院,加快引入民营资本、国外资本,推动人才、资金、设备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村医疗资产结构多元化,使医院管理经营更适合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民群众对医院健康的服务需求;2、城乡医院的医卫用品实施连锁经营,规范药品、器械的采购,加强对医卫市场的管理和监督;3、加强乡镇卫生院人员的培训,制定乡镇卫生院服务规范和服务公约,提高乡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农村医疗社会保障和大病救助基金。
  二、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设。
  1、采用多种形式解决资金问题。可以考虑由政府从“农业税”返回部分,农民个人交纳部分、社会救助部分、发行福利彩票以及向高消费群体征收特别税等组成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基金。对广大农民实施“广覆盖,低保障”医疗保障,减免大病、重病引起的超出农民负担能力的医疗费用。
  2、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商用医疗保险。美国商用医疗保险支付的个人医疗费用占全国医疗费用总支出的54%,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的人群占全国总人口的63%。而我国2002年医疗费用总支出5300多亿元,健康保险仅为321亿元,占全国医疗费用总支出的6%,商业医疗保险提供保障人群占全国人口的3%,而且主要集中在城市。商业医疗保险在我国农村的发展前景广阔。可将商用医疗保险作为“广覆盖,低保障”的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补充。
  三、诊所管理法制化。
  个体诊所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管得好是农村卫生资源的有益补充,管不好是农村农民卫生健康的大隐患。医疗单位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职业培训制度,检查评估监督制度以及相关的服务规范应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以切实保障个体行医的质量和水平。
  农村医疗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根本还是由于现有的医疗卫生体制、组织形式、组织手段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的需求造成的,必须依靠深化农村医卫体制的改革才能得到解决。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议案提案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