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4·3


 

我们仍然需要理想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安 然

时间虽已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我至今仍然不能忘怀当年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时的情景。记得还是上小学的时候,我从正在上中学的阿哥的书包里翻出一本很厚的书来,封面上印有一幅异国版画,是红旗引导下的一支骑兵队伍,其中一名战士正在拉手风琴,画面下方是一行红色的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不管阿哥是否同意,拿过来就读,用了几天功夫把它读完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苏联革命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青春激情和英雄主义精神鼓满了我少年的心帆,给予我从未有过的快慰和满足。我为保尔和冬妮亚的青春友情深深地感动,更为保尔在战火中出生入死,在种种磨难中千锤百炼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久久地激动,保尔·柯察金成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偶像。我还把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段话郑重地抄录在日记本的扉页上,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从此,理想之火开始在我心灵闪耀,我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那年我十二岁。
    “文革”期间,社会动乱,是非颠倒,人心叵测。我一度以言获罪,丧失人身自由,精神陷入极度的迷惘、孤独和痛苦。百无聊赖中,我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书在“文革”之初曾随支疆的阿妹携往他乡因而得以幸免被查抄之难)。我的心再次完全浸润于作品所描述的故事、细节和人物的感情之中。保尔一次又一次不屈地与命运抗争,面对种种艰难困苦而无所畏惧,即使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时仍渴望生命发光。我的灵魂与保尔相遇并产生剧烈碰撞,他热烈的执着精神和坚定的理想追求再次将我征服,使我受到又一次心灵的洗礼。我几近失落的心帆被重新扬起,行将熄灭的心灯被重新点燃。正是在这盏理想之灯的照耀下,后来终于迎来了拨乱反正、令我扬眉吐气的日子。
    90年代以来,五洲四海风云激荡,小小寰球地覆天翻,世界和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遭遇空前的挑战。反映在文坛上,这是一个争相破坏偶像的时代。许多“红色经典”被颠覆,从前的种种理想被嘲弄,曾经影响了中国一代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受到质疑。一位学人曾撰文,对保尔在“社会性的革命”与“个体性的爱欲”之间的选择提出反思。他用“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和对这场大事的私人了解”来解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他眼里,“保尔的形象已经暗淡了,冬妮亚的形象却变得春雨般芬芳细润,亮丽而温柔地驻留其中”。诚然,经历“文革”这场灾难之后,人们痛定思痛,不再侈谈理想,也不再轻易相信任何一种“理想”说教,甚至对“理想”心存畏惧之感,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当我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还是不能不深为主人公保尔的命运和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而感动,我还是从中获得精神上的莫大快慰和满足——这不是一般的所谓熏陶,而是一种对于灵魂的直接的穿透。我浮躁与困惑的心因而得到平静与安定,使我重新获得了一种纯净而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我确信,人终究还是需要理想的,是理想支撑着人生,并赖此永葆生命真谛。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流沙河:《理想》)我始终怀着幸福和感激的心情回忆上世纪50年代前期初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对我的人生启蒙和青春启迪。它将关于理想和青春的第一缕思想阳光投射进少年的我的心扉,润泽了我的一生,使如今已渐入老境的我仍深受其惠。人说有时候一本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这样一本书,它伴我走过了整整半个世纪。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文苑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