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4·3


 

区域文化景观旅游链开发新思路
——绍兴城乡旅游统筹可行性调研报告 

民进绍兴文理学院支部

民进绍兴文理学院支部区域文化景观旅游链的建设,不仅是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旅游统筹、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绍兴作为我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作为越文化发源地和越文化中心,地域人文特色浓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景点分散,加上长期以来市县旅游经营各自为政,致使城乡旅游资源未能统筹整合和开发,严重影响了绍兴旅游大市的建设。
    要实现绍兴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城乡统筹、整合为一、规模经营的路子。这就要在充分认识绍兴文化景观特征的基础上,首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景观的个体单元,在此基础上“连点成线”,形成旅游链;进而“连线成面”,构建具有主题特色的空间格局,在更广泛的时空范围形成内涵多样而富有特色的旅游网络,使绍兴的旅游文化景观通过整合而更具规模、更具魅力,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向前发展。
    通过历时数月对一区、二县、三市各处景观景点和相关部门的调研,我们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一、刷新理念
    首先,强化连接景观单元的廊道设计。可以把旅游活动进一步定位为通过特定地点和特定路径的旅游“经济流”,这种“经济流”集中体现为游客流动中形成的客流、物流、货币流、信息流和价值流。因此,连接各县区文化景观景点同时也就连接了各县区的经济和文化。山相关县区形成的旅游廊道长短要适宜,过长会淡化景观的精彩程度,过短则起不到旅游经济流的作用。
    其次,以特色旅游线路组合区内的文化景观,重点策划鲁迅故里游、书法之旅、名士故里游、水乡风情游、文化遗址游、古镇赏析游、宗教之旅等特色旅游。在整合搭配这些旅游线路时,要注意资源的互补性,发挥规模效应,既体现多样性,又要在整体上突出异质性,形成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不同的特色。
    第三,结合绍兴区域文化旅游景观特色,以各特色游线为突破口,与邻近地区联手互动发展,进一步宣传促销,通过统一策划、整体推介,把绍兴整体旅游资源推向全国,实现资源共享,产业市场联动运作。
    第四,发挥和改善旅游交通的功能。多数文化名城大都面临交通的制约,为此应着重改善绍兴城市道路、城乡公路和水路的状况,尤其要建立和健全水系廊道网络,不仅要保证道路畅通,而且要结合景观的视觉影响评价,考虑街道街市的绿化。
    第五,及时反馈,调整景观系统结构,利用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的原理,调整景观的组合结构,改善景观的系统功能。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可印制游客意见表,根据意见反馈,及时总结分析,以健全服务和管理体制,提高服务水准。
    二、完善格局
根据绍兴区域旅游资源特色,在“一个中心,两个副中心、七大特色”的旅游发展格局的基础上,似可进一步形成以下区域文化景观旅游链的发展新思路:
    l、鲁迅故里旅游链:鲁迅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人们从他的文学作品中认识了绍兴,要做大做强这篇文章,宜单独开辟游线。以鲁迅路一条街为起点,从鲁迅纪念馆、三味书屋、鲁迅故居到周家老台门,再到咸亨酒店、土谷祠,再坐船至鲁迅外婆家看社戏。这是一条比较完整的鲁迅故里旅游链。
    2、名士故居旅游链:绍兴人才辈出,名人文化景观丰富。为此可开辟一条以古代、近现代名人故居游线,包括鲁迅故居、秋瑾故居、蔡元培故居、陶成章故居、徐锡麟故居、周恩来祖居、徐谓故居、陆游故居等名人故居旅游链,使游客真正领略到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氛围。
    3、宗教文化旅游链:绍兴宗教文化景观主要体现在大量的寺院、古塔、宗教雕塑和历史遗存上。绍兴宗教历史悠久,不但佛教传入较早,而且还有从古土生土长的道教。嘉祥寺为中国佛教三论宗的祖庭,但已毁,大善塔、应天塔是绍兴古城的象征;还有戒珠寺、长庆寺、香炉峰、柯岩石佛、新昌大佛寺等。诸暨五泄禅寺则是我国禅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的祖地,会稽山洞则是道教三十六小洞之一,羊山则是又一处宗教名胜。将这些景点连接连接起来,又是一条特色鲜明的旅游链。
    4、水乡风情旅游链:以历史街区、古镇、老台门等绍兴古建筑群为依托,结合绍兴地方民俗风情活动,可以整合成一条浓厚的水乡风情游线。内容主要以仓桥直街、八字桥历史街区、吕府、安昌古镇、柯桥古镇为主。
    5、观光农业旅游链:以农业和农村景观为主,包括精心规划设计的农村、农业观光项目及其旅游服务设施两大部分,可以满足游览、品尝、娱乐、劳作和购物等需要。其中如夏履生态镇,是全球“生态500佳”,还有马山镇等都是开展农家游的最佳线路。
    6、历史遗址旅游链:绍兴及周围古遗址不少,如越国遗址、印山越国王陵、河姆渡遗址、宋六陵遗址、小仙坛青瓷窑址等,将它们组成一条遗址游线也是很有特色的。
    此外还可以有:书法圣迹旅游链、山水风光旅游链、环城河观光旅游链、城市景观旅游链等。所有旅游链应精心组合连接,使各旅游板块互动互联,以形成区域旅游网络,进而成为一个良性循环的产业链。
    三、优化管理
    绍兴文化景观旅游的可持续开发,需要包括旅游者、旅游规划管理者、旅游经营商以及当地居民等各个利益群体的共同努力。
    1、优化旅游规划管理者和经营商的管理:
要使旅游规划和管理者对旅游开发与自然和人文环境保护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二者既存在统一方面,也存在矛盾的一面。提高管理者素质和管理者行为能力,尤其是提高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文物保护意识,尤其重要。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上新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已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际问题。
要注意结合本地区的产业结构,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的发展应当从强调具体的文化和环境保护策略转移到综合的区域发展上来。
    就旅游经营商而言,要在其经营的各个阶段遵守可持续原则,从能源包括水的耗费、垃圾处理、市场营销、交通、教育等方面,注意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在开发项目时,应提供公共设施,以满足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需要。
    2、对旅游者的管理:
    游客的行为和态度是关键因素,应强调游客行为要对环境负责。对旅游者进行管理的关键之一是确定正确的旅游容量,既要注意景点景区内部的容量调控,又要力求区域内冷热旅游线路的平衡。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技术,对旅游者实施保护文物景观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环境意识的增强,是旅游目的地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条件。
    3、对旅游设施的生态管理:
    要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引入旅游设施规划,制定不同的标准,对区内的设施配置作出规定,严格控制其规模、数量、色彩、用料、造型和风格等,尽量使人工建筑的“斑块”和天然的“斑块”、“廊道”、“基质”相协调。
    4、对当地社区居民的管理:
要考虑社区参与的问题,做到全过程参与和广泛参与。要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发展旅游,切实保障并逐步改善其利益。另外也要注意当地居民参与的适当程度,要加强对每个公民的精神文化教育。还可以拍摄公益广告,营造良好的旅游人文环境。
    四、深度开发
    l、加强对脆弱文化景观景点的保护。
    一些景点如八字桥、大禹陵、吕府等,因为历时较远,加上接待游客,容易遭到破坏,应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多数景区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缺乏。为了积累保护资金,一方面可以实行门票双轨制,制定对内对外两种价格;另一方面,景点周边的服务业由于直接得益于景点存在,因此其收益应一定比例用于景点的保护和开发。
    2、挖掘景观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
    一方面,由于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因此必须努力挖掘文化景观的文化底蕴,这对于传承和发扬绍兴地域文化特质、维护绍兴整体文脉,意义重大。另一方面,简单的绝对保护,并不是保护的有效途径,保护前提下的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才是最佳选择。要将文化价值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显性市场价值,使静态观赏转化为动态参与,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静态的文物观赏,不仅难以吸引回头客,而且游客的逗留时间不长,花费也不大。动态参与活动的策划,可以实行市场导向并引导市场。
    3、不断增加项目和景点,体现多样性原则,以期达到持续吸引的目的。
印山越王陵,历经2500年的风雨,木结构墓室仍保存完好,应加快开发步伐。嘉祥寺要考虑重建。禹陵水利博物馆工程也应及时上马。
    总之,区域旅游链的设想,即是对相关的旅游景点加以组合,使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个体组合成一个更具特色的旅游线路,形成包含种层次、不同内涵的区域旅游链。如能产生规模效应,就可以充分展示绍兴的区域旅游特色,这样就更能迎合各类旅游团体和个人的兴趣,使绍兴的旅游产业更加蓬勃发展。

(张志力、金国胜执笔)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