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4·1


 

教会学生如何讲理

高考语文向何处去(下)


魏 勇

  我曾经辅导过一名高三学生的作文,他平时作文全班垫底,60分的作文他只能得到30多分,经过两三次辅导后,他的作文能得50来分,高考语文成绩大幅提升。我有什么灵丹妙药吗?说穿了其实很简单,只有两招。
  第一招,背诵万能开头和结尾。譬如: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考试时,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来一段万能开头,最后来一段万能结尾,只要根据作文题目把主语置换一下,“生命”和“信念”置换成“信任”、“诚实”、“友谊”等作文主题。
  第二招,背诵多用途作文材料,即稍加改头换面就可使用的材料,以使作文“言之有物”。
  这就是中国的作文考试。由于把握住了作文的评价标准,语文老师往往引导学生写美文,即语言流畅巧妙,转承启合自如、铺陈华丽却空洞无物的文章。于是,记叙文成了撒谎的比赛,在“一件难忘的事”中,无数人都搀扶了一个老奶奶过马路或者拾金不昧;散文则是煽情的比赛,一分感动可以发酵成十分,无病呻吟是这类作文的典型特点;议论文则成了侃大山的比赛,天南海北无边无际瞎侃一气。
  有时,高考作文题目就在鼓励学生瞎侃,比如,以“春来草自青”为话题,完成一篇自命题作文;人之常情;面对第一次,不要轻易说“不”之类。议论文本来是培养学生说理的,而高考议论文更像是在神侃,于是,思维不严谨、逻辑不清晰成了中国学生的作文通病。
  论证式写作应该考查学生的说理能力, 观点表达以及以充分的论据论证的能力,它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原则:
  1.客观性原则。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带感情色彩,不加主观评判的原则和表达方式。以规范的方法提供事实,按照事实的重要程度来组织文字。
  2.真实性原则。作文一般都会给一些材料,我们目前作文给的材料多是典故、故事、现象描述或对命题展开阐述,缺少来自现实生活的一手资料。
  3.开放原则。自由开放对创新和人的幸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的高考作文题,也在这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不再死板地要求学生一定要持某种特定的立场,但我认为开放程度还不够,预设的“立场”依然局限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4.说服力原则。这是一个总的原则,即不管你使用什么写作手法,最终目标是要提供有说服力的表达。评价作文好坏不应该只关注其观点是否主流正确,而应该关注其看法是否独到,是否有足够论据支撑,是否有说服力。
  说服力原则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对于学生的未来生活很重要,更在于和谐稳定的社会只能由讲理的公民造就,不可能由“愤青”组成。在培养学生讲理方面,美国真的是从娃娃抓起。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中,公共说理教育的准备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了。比如,《加州公立学校幼儿园至12年级阅读和语言艺术(教学)纲要》中小学一年级就要求,“简单说理和叙述段落中的主要观点”;在高中低段,说理写作除了讲究形式逻辑, 还要讲究结构逻辑, 能够预先估计和避免读者可能会有的误解。而到了高中高段, 说理评估对象是公共文件如政府的文告、政策说明、政党文献, 公共服务部门的宗旨、规章、条例、商贸、招聘信息等一切发表了的东西,只要议及公共话题, 都是公共文本, 也都必须接受公众的说理评估。
  下面是美国的作文考题:每一个成就是否会带来新的挑战?接受群体的价值观,可以使人们免于对他们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吗? 鼓励不一致和不同意见的群体,是否比不鼓励那样做的群体运行得更好?
  如果将中美两国的作文题加以比较,即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的差别。当然,中国有中国的国情,我们不一定要照搬,但至少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比如用说理代替说教。
  我以为,高考作文改革,不单单涉及到培养学生怎么进行健康表达的问题,更涉及到未来社会的走向。从根本上来说,作文的评价标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要告别羸弱而暴戾、敏感而虚伪的气质,就应该从培养健康、理性的表达开始。(本文选自《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11月14日 02 版,用于学习宣传)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