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3·4


 

表兄的孩子

□ 陈钟钱


  (一)父亲

  现从事摄影的他是我表兄,只大我一月,一起长大,却胜似多年好友。
我们常常在一起喝茶,地方总是人民大桥的两端,不是桥对面的“新海岸”就是桥这边“台北小站”。茶,总喝“龙井”,而单,总是我买。
  每每他发表了什么作品或我偶尔写一点东西评奖了或发表了,我们总会互相去读、去看、去评,而这时的喝茶,就多了些吹牛、多了份喜悦。当然,茶,还是“龙井”,单,还是我买。
  七年前,他离了,她走了,孩子留给了他。长久以来,婚姻已成为他的痛,离婚虽然使他得到解脱,但面对伤心的孩子,他觉得很失败。于是,在成为单亲家长后,他把一双眼睛给了孩子(盯着孩子),一对耳朵给了孩子(时时倾听),一个身躯给了孩子(为孩子挡开灾祸)。生活中,冲突少了,担心多了。
  他常常聊到:每当孩子犯错,不免急火攻心。总想打耳光、破口大骂、摔门、握紧拳头想揍人,但往往脸色铁青地压下、甚至于不动声色。唉! 老天! 这全是因为爱!!

  (二)孩子

  他从小学开始,父母离异,一直由父亲带着,父亲不愿让他受丝毫的伤害,宠爱有加。去年8月下旬,他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我所在的学校上高中,在我的电脑课上表现活跃。当然在课外他叫我大伯,在课内叫我老师。我常找他与他聊,在与我的交谈中,他说自己一直很倔,但却常感害怕,常有被弃的感觉,有很强的失落感,与同学间的交流中却有很强的主见,不肯服输。对于功课,除了电脑课,常感到心不在焉,觉得很疲惫、很健忘,总觉得身体这里、那里不舒服,但到医院检查却没有病。
  班主任对他的表现总结为:经常不好好做作业,很容易冲动,常常和大部分同学的意见相左,同学关系不怎么样,还常常慌称有病。

  (三)分析

  今年7月初的期末考结束,不出所料地接到他的电话,约我在人民大桥那面的“新海岸”喝茶,当然,茶,还是“龙井”,而单,还是我买。
  对于孩子的成绩及表现,他一脸的无奈。
  我对他讲了他儿子在校中的表现、成绩及其内心心态。长聊三小时,与他共同分析、评估孩子的状况,终于达成以下二点共识与一个目标:
  共识一:孩子的不良表现主要是父母离异,使孩子感到丧失了家庭的温暖和希望,从而产生焦虑、抑郁和愤怒并伴有躯体上的反应,但经医院检查没有肌体疾病,因此没有明显的生理原因,应属于父母离异引发的应激后适应障碍。
  共识二:无论孩子的学习成绩如何,要深知成绩是第二位的,心理是第一位的,绝不能简单打骂,因为,那样做,适合装英雄、适合演戏,却不是抚养孩子的正道。
  目标定为: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异是大人的事,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用倾述的办法向老师(特别是我)表达父母离异的感受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抑郁,发展自身的安全感,降低攻击性言论与行为,提高自己的适应、合群能力,重建对学习活动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这些活动。

  (四)辅导

  我是孩子的大伯,又是任课教师,况且历来与他谈得来。于是,我总是在校内校外,总找机会与孩子聊,其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一些辅导工作:
  1.引导孩子倾诉父母离异前、离异中和离异后的生活,及父母离异对他生活的影响。
  2.实事求是地让他明白父母离异对他会产生的影响,并与他共同讨论如何将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担心,通过日记、聊天、倾诉等方式表达出来,释放心理压力。
  3.询问他母亲对孩子现在持有的态度和对孩子安排的详细计划。建议离异的父母为了孩子,定期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如我总是组织他们进行郊游等活动,争取他们父子、母子的多交流),共同努力让孩子顺利的适应父母离异后的紧张的高中生活,共同为孩子提供情绪表达的时间与机会,并让他们做好积极的倾听准备。
  4.探究孩子身体不适的原因,确认由哪些情绪引发的(如父母的争吵、被抛弃的担心、对父母的愤怒、与同学的不合群等),鼓励孩子用适应自己年龄的行为来代替退缩行为,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尽可能有效的处理。在学习上,则主动请求老师辅导、帮助,挑战自己的交流能力、学习能力,提出的目标分数,追赶自己心中的目标同学。完成目标的,自己给予或要求父母、老师等给予奖励。
  5.使用角色逆转的方法,帮助我表兄及原表嫂明白无论大人怎样,孩子永远是他们的宝,孩子的进步与成长是他们的梦。

  (五)反思

  在学校中离异家庭的学生比例在逐年的上升,学生经历父母离异是一个很强的应激事件,如果无法正确的面对,就会引发应激后适应障碍。
  我们教师在这方面的辅导力量到底有多大?我说不明白,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确能影响我们的学生,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我们要做的是,尽可能把正面的影响力加大。当然,这会很难,但我们可以、应该为之而努力。
  思索中,脑海里掠过一个句子:教育即生活。

  (作者系民进上虞区春晖中学支部会员)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