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2·3


 

会学善教做名师

——记民进会员、浙江省特级教师、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教师周学东


  
  周学东,浙江省特级教师,民进会员,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参加教育工作,先后获绍兴县教育事业功臣、绍兴县十佳教师、绍兴市优质课一等奖、绍兴市学科带头人、浙江省“春蚕奖”等荣誉。近十年来共指导学生获信息学联赛全国一等奖70多人次,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6篇,主编《计算机程序设计入门与提高》一书,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
  做一个名师,想必是很多老师心中一个远大的梦想。在绍兴县华舍实验学校,工作了二十二个年头的周学东老师,心中也曾经有一个名师梦。如今,他已得偿夙愿,成为教师中备受推崇的榜样和楷模。周老师在初中和高中学习阶段,有幸遇到了几位特级教师带课,他因此充分领略了名师的风采和魅力,也深受其教育思想的影响。从事教育事业之后,周老师心中的名师梦在实践工作中渐渐变得清晰起来。周老师对名师的理解很简单,他认为名师不一定要有什么大理论,名师就是要能够爱学生,自身不断加强学习,为学生树立榜样,做学科的引路人,赢得学生。自从1989年走上讲台至今,由于学校工作需要,周学东老师先后任教初中社会、数学、信息技术三个学科。也许有人会认为,任教学科的变动很不利于教师的成长。然而,周老师却能够在三个学科教学中均取得令人瞩目的骄人佳绩:绍兴市社会优质课一等奖、中学社会高级教师、绍兴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第十批特级教师(信息技术学科)等;他还培育出信息学奥赛全国一等奖获得者70多人次,事迹被绍兴市(县)多家媒体报道并入选《越中名人谱》,被授予浙江省第二十一届“春蚕奖”。是什么特质,使得周老师能够在三个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融会贯通,取得成功呢?
  会学,践行终身学习理念
  周学东老师是一个爱学、会学的人。1991年,他通过成人考试进入华东师大地理系学习,于1994年毕业;1999年,他在全校第一个学习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多次参加市县组织的课件评比获奖;2001年在一次培训中接触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之后,他的兴趣被点燃,于是又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进行专攻。为了提高自身能力水平、更好地开展程序设计教学,在2005年,他自费进行学习深造,参加中国计算机学会在济南举办的全国信息学奥赛指导教师培训班,进入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进行学习,并于2008年本科毕业。周老师用实际行动阐述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同时也在教育教学方面不断取得着辉煌的战果。
  爱学也要会学,会学,是一个人学习力的重要体现。很多老师常常抱怨教育教学工作繁重,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其实,不愿意学和不会学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因。周老师既爱学,又会学。尤其是在每一次教改浪潮中,抓住机遇、投入学习,为他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周老师对自己的学习要求很严格,他的学习原则是每天都能够学习一点,注重积累。周老师的学习不是漫无目的地浅尝辄止,而是有着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教育教学理论往往不太受学科限制,周老师就把它作为长期目标,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周老师的短期学习目标注重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践需要,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中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哪方面比较缺乏或者薄弱就学习哪方面,对新方法、新工具、新平台的学习亦是如此。长期目标结合短期任务,使得周老师既能够在理论层次上做到高瞻远瞩,又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任教一个学科就能够迅速成长为该学科领域的佼佼者。
善教,因材施教培养思维
  周老师自认为拥有一种教学的能力,一种先天和后天结合的素质,能够把别人讲不清楚的东西讲得很清楚。其实,周老师的课之所以非常受学生欢迎,无疑与他的全面育人观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是分不开的。周老师认为,教学不能唯成绩论,教师要以人为本,用心钻研教法,注重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周老师在教学中遵循三个原则:一是精心备课,自己先把教学内容理解通透,并制作相应的教学辅助课件;二是经常考虑学生的难处,从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经验出发,抓住学生学习的难点和突破口;三是在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了,学习的自主性强了,学习的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了。周老师在教学中善于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之后,他会结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多个方面进行反思,对教学设计不断进行修改,精益求精后的教学设计使他的课更加精彩纷呈。
  从信息奥赛到信息技术活动课
  周老师与信息技术结缘,来自于信息学奥赛的吸引,从自我充电深入学习程序设计知识到培养出众多信息学奥赛获大奖的优秀学生,周老师既成就了学生学业上的进步,也成就了自己事业上的成功。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和反思,周老师已成为绍兴市信息学奥赛方面的权威和专家。他借助于学校九年制教学的便利,建立了一种小学(四年级)到初中的学生程序设计学习培养模式。从课外活动、兴趣班,到方法、兴趣培养,再到选修课进行算法设计和数据结构教学,逐渐形成训练梯队。与此同时,周老师还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加强教练队伍的组成和训练,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优秀学生和教练的更快进步提供机会。由于成绩突出、经验丰富,周老师每年都要受邀到绍兴市各学校、绍兴市科技馆“暑期信息学奥赛培训班”进行讲学。他还主编出版了《计算机程序设计入门与提高》一书,主编绍兴市信息学奥赛内部教材二本,在全市推广使用。
  周老师对程序设计教学特别投入,他认为程序设计是一种思维教学,它的创造性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它能够使学生变得更聪明,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学科的作用。程序设计教学像一座桥梁,把周老师引入信息技术学科的领域,在新的挑战和环境下,周老师又有了新的行动方向。基于自己曾任教社会、数学的经历,结合信息技术课教学,周老师开始重点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活动课。这种活动课,主要是将其它学科没有深入学习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知识作为素材,整合信息技术进行探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一种体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尝试信息技术活动课的初衷,源于周老师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周老师认为,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必须具有的一种个人素质,会学习,会研究,会展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就离不开信息素养。但是,信息素养的培养也不单是信息技术学科的任务,仅凭信息技术课是无法完成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的。然而,纵观现在的信息技术课,过于注重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训练,对能力的的培养、智力的开发等较为忽视。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周老师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时间进行了适当计划,如,常规课堂教学,程序设计课教学和应用整合的方法开设信息技术活动课。就目前而言,这种信息技术活动课得到了其他学科教师的支持和认可,学生的兴趣很大,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周学东老师说,教师应该成为充电式照明灯,既照亮了学生,又完善了自己。他在这样的信念敦促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名师梦;并且,在继续照亮学生和完善自己的同时,他还积极投身于教师培训工作中,为未来的名师言传身教、指引方向。在学生和普通教师的眼里,他是恩师,是榜样,更是催人奋进的旗帜。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