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10·1


 

我市纺织印染产业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对策
——沈荣根代表市委会在绍兴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的大会发言

   纺织印染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纺织印染业在为我市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纺织印染产业的污染减排,事关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民进绍兴市委会组成专门调研班子,深入到市县有关部门和企业开展调研,对存在问题以及对策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讨。
  一、存在问题
  1、发展观念存在偏差。
从政府层面看,污染减排已经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各级政府的考核内容,环境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还有一定差距,有的地方抓经济发展与抓生态环境保护,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从企业层面看,许多印染企业环境意识淡薄,一味追求企业利润,缺乏社会责任意识,超排、偷排严重。调研中得知,这几年我市没有新上印染项目,但外省的一些印染业务转入较多,我市存在印染企业环境成本价值洼地的迹象。
  2、技术落后,大部分产品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
  首先是工艺技术落后。例如棉织物前处理,某县(市)50%~60%的企业采用 “退—煮—漂” 三工艺,流程长、强度大、设备多、能耗大;对化纤织物普遍采用溢流染色机加定型机的简单加工工艺,耗水量大,效率低;对多种纤维混纺的产品大多采用多浴染色工艺,先进的一浴工艺少,后整理能力较薄弱。
  其次是设备落后。中低档设备工艺产品存在同质化竞争,缺乏高新精尖、差别化的设备工艺产品。被调查的130家印染企业,现有的一些染整工艺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以染色设备为例,目前,新型小浴比的溢流染色机浴比可达1:5,气流染色机的浴比可达1:3,而这两种新型小浴比设备在被调研企业中仅占20%和5%,而大浴比1:10以上的溢流染色机达70%以上,排污压力非常大。有的已经装备先进设备的企业,由于缺乏技术、管理落后,存在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利润的现象。
  三是原料质量差,造成高污染。以纯棉产品为例,发达国家产品原料均为精梳棉,含杂量低、前处理简单,染色染料、助剂的用量少,冲洗和后整理用药、用水量低。碱洗工艺,德国用量为20-30克碱,而我市由于使用低档棉多,杂质多,碱用量为80克左右,造成废水量大、COD高、pH高即“一大二高”的排放情况。
  所以从整体看,我市纺织印染产业存在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三低现象,生产能耗高,节能减排压力大。这样的生产模式,难以拥有竞争优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减排形势严峻。
按照生态省建设的要求,我市已经出台了按浓度收费和超标排放企业通报制度,治污力度进一步加大,大多数印染企业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取得了一定减排成效。但从调查情况看,印染企业总体的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建有污水预处理设施印染企业还较少,许多印染企业将高浓度的印染废水直接排进污水管网,抽样调查表明,按照环保部门规定的进管标准COD1000mg/L,去年某县企业排放达标率仅23.8%。2009年进入污水厂的COD高达1546mg/l,大大超过1000 mg/l的要求,使得污水处理厂不堪承受。致使水功能达标率指标在全省靠后,水环境问题群众满意度仅79%,低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85%的要求。我省实施海洋经济战略,保护钱塘江的生态环境,将使我市面临更加严峻的减排形势。
  二、对策措施
  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治污先治吏,抓产业发展和抓环境保护两手都要硬。
生态环境建设,关键在于各级党委政府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既要保增长,也要保环境。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考核、选拔和任用领导干部;重视GDP,但不唯GDP,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干部考核的刚性指标;建立环境污染问责制,对只唯GDP不顾环境污染而造成一定影响的官员要予以追究。
  2、治污要治源,要从源头上防止和控制污染。
 (1)要从项目审批、企业排放进管监督和污水厂末端处理三个层面,切实负起政府职责。要严把准入关,对新建项目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不能批,对环保设施未经验收合格的项目不能投产;特别是要加大对超标排放、违法排放和偷排行为的打击力度;政府要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把环保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要加快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确保污水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
 (2)要通过经济杠杆、环保执法、舆论曝光、群众监督等不同层面采取综合措施,特别是要以经济收费政策为核心,按照污染物浓度收费,提高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对高污染企业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促使高污染印染企业实行技术升级改造,推行清洁生产。
  3、治污须治本,纺织印染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
 (1)及早编制我市纺织印染产业“十二五”规划。要根据国务院《纺织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相关要求和我市实际,通过纺织印染产业“十二五”规划,对提升我市纺织印染产业科技水平、实现纺织印染产业创造大市提出总的要求。要从总量增长、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及其产业化应用、先进的纺织技术装备引进、节能减排成效、淘汰高能耗、高水耗、技术水平低的落后产能等提出“十二五”期间总的发展目标。同时,加强规划管理,整体部署,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引导我市纺织印染业的可持续发展。
(2)推进国家级“纺织印染产业研发中心”建设。我市已经形成全国乃至世界的纺织印染产业的制造中心和贸易中心,迫切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科技研发中心来提供技术支撑。要加大纺织印染业科技创新投入和财政支持,扶持纺织印染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扶持纺织印染业产学研战略联盟,着力引进国内外纺织印染产业的研究机构、高新技术及相应的人才前来落户或建立合作关系,提升纺织印染产业层次,构建纺织印染产业的技术高地,切实加强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以及印染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研究攻关,全面提高我市纺织印染产业创新能力,真正实现从纺织印染制造大市、贸易大市向创造大市的跨越。
 (3)加大政策扶持与激励。即通过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优惠政策,引导企业技术升级改造,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土地、融资、利率及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引导符合标准的骨干企业做精、做强、做大;运用市场机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利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有选择地实施落后设备和工艺的调整与转移,特别是对档次低、污染大的企业要加大转移力度,腾出资源重点发展高中档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4)加快产业集聚,促进纺织印染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产业集聚是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技术、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的共享,促进产业专业分工和协作。要以“适当集中布局”为原则,为入驻企业提供研发、检测、对外商务、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产品展示、人才培训交流等全方位的现代生产性服务平台。通过一流的综合配套服务,降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综合成本,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