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5·3


 

高中“用钱招生”现象应引起重视

陈业辉

  市政协委员陈业辉反映,近年来我市各地高中生源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年中考前后的生源大战已成为部分高中的重要工作。好生源=好的高考录取率=好的社会回报率=好生源,按照这个循环公式,各高中为了吸引优质生源,千方百计出尽招数,有些甚至不惜违规操作,其中“金钱”招生现象最为严重。“用钱招生”始发于私立学校。迫于竞争压力,公办高中不得不采取同样的措施,以应对生源大战,如诸暨市几乎所有的公办高中都出现了这种现象。“用钱招生”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根据中考分数高低进行不同额度的奖励,奖额高达1-2万;二是免除优等生学杂费和住宿费;三是给予优等生生活补贴,让其带薪上学;四是向初中班主任(任课教师)发放介绍费(推荐费)。

  这种“用钱招生”的弊端不容忽视。

  首先,不利于学生思想教育,影响其树立远大理想和健康的人生观。青少年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期,“用钱招生”,容易造成学生“金钱至上”的错误观念。

  第二,分散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精力,不利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校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如何拉拢优等初中毕业生,而个别教师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获取介绍费上,教学研究越来越被忽视。五六月份本该是全校上下专心对付中考和高考的时期,而为了争夺生源和赚取介绍费,很多老师的大量精力都花在了收集生源信息和当“说客”上,影响了初中和高中的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第三,不利于优等生继续发挥优势,创造成绩。据一些高中教师反映,被学校重金招来的学生及其家长自身优越感特别强,和老师的沟通存在困难,尤其是一些优等生,在进入高中后放松学习,成绩逐渐下降,并不能体现出优势。

  第四,加重部分学生负担。学校在对优等生发放高额奖励的同时,势必将成本转嫁于其他学生,对成绩稍差的学生收取巨额费用,如低一分要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做法,加重了部分家庭的负担。

  最后,不利于整个教育系统的健康发展。在优等生成为商品的同时,各高中之间的竞争也转化为财力的竞争。一些经济实力相对比较弱的学校,生源质量大大下降。学校间互相攻击倾轧的现象也随之出现,影响了教育系统在社会上的形象。

  为此,陈业辉委员建议应重视“用钱招生”现象,尽快解决这种局面。具体建议如下:

  一、制定合理的招生规则,实行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由县(市)教育部门统一管理监督的体制,切实加强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各类学校不得以经济手段强拉生源,不得以招生为名干扰普通中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不得擅自招生或违规招生。普通中学教师不得私自向高一级学校提供初中毕业生名单和住址,更不能以此谋取非法利益。对违纪违规行为采取一定处罚措施。

  二、尽快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和帮助,在硬件和软件上努力向教育均衡化靠拢。

(载绍兴市政协《社情民意》专刊第83期)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社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