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OXINGMINJIN   2005·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

——沈荣根委员代表绍兴民进在市政协全会上的发言

  近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市的战略目标,这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率先发展,实现富民强市的重大举措。
  生态市建设,不仅涉及物质环境的建设、生产方式的改进与生态恢复,还涉及人们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对照生态市的目标,目前我市无论水环境状况还是大气环境状况,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请看以下主要事实:
  一是我市水质状况堪忧。2004年全市市控河段断面水质检测结果表明,满足地表水一至三类标准的只占35.56%,四类水占24.44%,五类和劣于五类水高达40%。五类和劣于五类水的比例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一至三类水的比例却下降了4.44个百分点。全市水质不是在变好,而是在变差。平原河网地区大面积死鱼事件时有发生。2004年5月14日至6月1日,在不到20天时间里,越城区皋埠镇前赵村和三滩渔场,东湖镇水产村就相继发生四起死鱼事件,出现“污染—死鱼—上访—赔偿—再污染”的恶性循环。新华社记者以“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尴尬”为题在浙江内参上作了报道。那些被污染而有幸不死的鱼,则通过食物链把污染物带上餐桌,伤害人们的健康。长此以往,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必将丧失。这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光荣称号完全不相称。
  二是酸雨污染呈加剧趋势。据有关部门检测,2004年我市基本上全部被酸雨覆盖。全市降水PH年均值降至4.38,酸度比2003年上升0.08,平均酸雨率高达87.68%,比2003年又上升了7个百分点。
  三是农村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由于缺少必要的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农村垃圾随意倾倒,畜禽养殖废弃物任意排放,农膜、塑料制品等白色污染严重。 
四是污染行业治理不力。纺织印染、化工、制药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加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未根本转变,企业的环保意识差,将污染治理看作额外负担,偷排、漏排严重,使我市的水、气环境都受到严重伤害。在全省“811”环境整治行动中,上虞精细化工园区和新昌江流域新昌嵊州段名列其中,全省十一个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我市就占了两个。
  必须看到,我市人多地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环境已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生态修复任务非常艰巨,生态市建设任重道远。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生态市建设,我们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
  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业污染,所以工业布局合理与否,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市建设关系十分密切。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对工业布局一直进行积极探索,但因对工业发展规律认识的局限性,走过了从村村冒烟到工业小区,再到现代化工业园区之路,形成现代化工业园区与低、小、散企业并存的格局。又因对自然生态环境规律认识的局限性,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市工业布局规划的超前性不够,规划实施的严肃性不够,造成了规划功能分区混乱,局部区域出现工业区与居民区、商贸区、文教区交织在一起的不利局面,从而使环境矛盾不可避免地出现。目前绍兴经济开发区伟丰印染厂与高级中学,浙化联与温馨花园,城东热电厂与涂山花园之间的环境矛盾就是例证。
  因此,我们不但要重视某一具体的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更要重视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区域规划布局、产业发展战略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能为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或完成招商引资任务而不管项目有无污染,批准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原来规划或选址明显错误的项目。在审查、批复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要实行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通过媒体及其他有效形式接受全社会监督。要完善决策程序,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如果说老的城市布局不合理有历史的原因,那么正在开发建设的各类新区的规划布局理应“痛改前非”,不再留下环境隐患。工业区特别是污染型企业,必须与人居、休闲、商贸区相分离,对工业布局要在更大范围内自求平衡,使之符合自然生态环境规律。
  2、进一步加大工业污染整治力度。
  要借环保风暴的东风,花大力气、下大决心,逐个解决我市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如绍兴县的印染企业水污染,诸暨的水泥企业污染,上虞的精细化工园区、道墟化工园区废气,嵊州的饮用水源地周边环境污染,新昌的城区医药企业废气治理,越城区的亭山工业区块污水收集,城东经济开发区因布局不当带来的环保问题,袍江工业区工业废气问题,镜湖新区东湖工业区块的截污进管问题。
  对已落后淘汰的,或未经工商登记、环保部门审批的污染企业,要坚决予以关闭、取缔;对不能稳定、全面达标的企业,要限期治理;对不能达标的,要责令停业、关闭。要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触犯法律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并及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情况。要按照谁排污、谁付费,谁排的浓度高、谁多付费的原则,规范污水收费,为污水收集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转提供经济保障。要建立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市级以上重点污染源要安装在线监测装置,进一步加强对污染企业的全天候监管。
  3、进一步加大农业、农村污染整治力度。
  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生态镇、生态村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市建设。按照“路要平,水要清,灯要明,村要净,景要美,民要富”的要求,大力实施“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万农民饮用水”等工程,对农村垃圾进行无害化、减量化处置,采取扎实措施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大力实施农业、农村污染整治,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养殖,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林产品基地,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促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深入开展农药市场集中整治,严格控制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推进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推广使用有机肥,科学合理削减化肥施用量。对生态农业要在财政投入、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水域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高畜禽排放物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建设千里绿色林带,营造生态公益林。 
  4、进一步加大生态市建设宣传力度。
  要借助新闻媒体,开辟专栏、专版,开展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宣传报道。把生态市建设列入各级党校、干校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在校学生的教育内容,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不断提升社会各阶层对生态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要通过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企业活动,营造生态市建设的浓厚氛围,普及生态知识,树立生态理念,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广泛吸纳社会各界投身环保工作,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畅通投诉渠道,深入开展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要完善环境质量公示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开真实的环境信息,使环境状况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5、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绩考核。
  政府的政绩考核具有巨大的导向作用。政绩考核历来都以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经济上去了,干部就能升迁提拔。因此,一些地方盲目地加大投入,而无视项目的环境污染,有的虽已有所认识,但因任期等多种因素,而将这些问题留给后任去收拾残局。这样经济可能暂时增长了,人民生活质量却下降了。
  GDP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但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效率、效益和质量,还无法衡量社会分配和社会公正。所以,要逐步建立绿色GDP统计考核制度,在传统GDP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核环境、资源和生态变化的因素。要把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对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落实考核机制,加强对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考核。凡以环境损害为代价的经济增长不但不能加分,而且应该扣分。
  我们相信,强化对重大决策的环境影响评价,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大对农业、农村污染整治力度,加强生态市建设宣传,加强对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绩考核,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绍兴生态市建设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返回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聚焦“两会”